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2日 17.0°C-19.7°C
澳元 : 人民币=4.51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2018-02-05 来源: 海外掘金 原文链接 评论10条

掘金大师语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批评中国人在外国机场唱国歌等有失礼节的行为。有人辩解这都是因为中国人在外遭到了“歧视”,国内外媒体也不时爆出海外“排华”事件。在外的华人是否真的遭到歧视?

本文作者2013年移民澳大利亚,现居墨尔本,从事景观建筑师,为澳洲景观设计协会成员。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什么样的中国人出国会被“歧视”?让我们来听听这位当事人的故事。

◎作者 | 爱米同学

◎来源 | 西洋参考(iwestbound)已获授权

2017年7月24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与蒙纳士大学发生了针对中国学生的排华事件,在学校多个建筑物上贴有用中文繁体写的“中国人禁止入内,否则面临起诉与驱逐出境”等内容。

次日《纽约时报》报道,上述标语是墨尔本当地一个极右翼组织“澳洲抵抗”所为,该组织曾不止一次在校园内散发种族歧视的宣传海报。2016年12月,该组织散发的写有“澳大利亚是白人的世界”字样的海报,也曾出现在墨尔本大学的校园中。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1

虽然涉事学校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很快回应称,并非本校所为也决不允许在校园内存在歧视、排外行为。

1、海外华人是否容易遭到歧视?

澳洲120万华人是否真的遭到歧视?西洋君特意邀请曾在墨尔本大学读书,目前在墨尔本工作的爱米同学撰文分析,她认为在澳洲所谓的“歧视”华人,不少情况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在墨尔本大学读的景观设计专业研究生。就在上述反华言论发生期间,墨大学设计院画廊展出了一系列课堂作业,关于如何通过景观设计促进社会平等;也是在反华言论发生期间,墨大学生有组织地参加游行,呼吁政府接受难民;还是在反华言论发生期间,建筑理论课的导师在课堂上感慨:“近年来国际留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学生,你们事实上拯救了学院,如果没有你们,学校不可能维持得这般欣欣向荣……”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2

对于移民,歧视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谈到歧视呢,又总和“差异”、“融入”、“矛盾冲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依我看,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现在牛逼成什么样了,而在于全球化之后,世界变了。从封闭固定单一,变成一个流动多元开放的状态了,换句话说,各种文化习俗开始交错混搭,原先那种非此即彼、穷尽一生把自己变成一个本地人的融入,一下子就不再成立了。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3

在澳洲,普通话已经成为政府主要推广的儿童教育项目,超过3万间学校在今年开始推行中文学习项目。

以墨尔本为例,白天公司里各个族裔的同事都有,很多人都是以外语而非母语在工作。午餐时的中餐馆里,邻桌的老外拿筷子吃着小笼包,身边坐着华裔太太,也许他早些年在中国工作过也未可知。而我正和一个犹太朋友聊着欧洲旅行,末了互祝“假期愉快”而不是“圣诞快乐”。晚上回到家这些人也许都会读几篇《经济学人》,或者干脆刷国际信用卡满世界网购买买买……

在这样一个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时代,再谈“融入”,是不是种古老的穿越感?与其说单纯的A国人B国人,不如说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都是复合的,由国际化+本土文化两个层面构成。下面就分别谈谈这两个层次,以及其中歧视和负面看法的产生。

2、国际化: 平等尊重,公私分明很重要,不然别人会“歧视”你

不少中国移民,对于“公域”和“私域”的边界毫无概念,不理解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公共的”,也容易遭到批评或所谓的“歧视”。

我在墨尔本大学读书时,学校机房不许吃东西,但课业紧张,大家有时候赶进度会小小违纪,吃点水果三明治什么的,监管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渐渐地,东南亚同学开始吃味道很重的咖喱,中国同学更夸张,我曾见人打包了两份水饺,中午一顿晚上一顿,陈醋泡着大蒜末和辣椒油,放到夜里,浓浊的气味充满了整个房间。有人还振振有词:“怎么了?外国学生吃三明治就可以,我们吃饭就不行,种族歧视!”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4
公共场合吃味道很重的食物的确不讨喜

好吧,可是吃水果三明治,不会散发出刺激性气味,不至影响别人。

另一次是课上小组讨论。同班的中国姑娘听不懂,当着澳洲导师和同学的面,突然拿中文问我:“哎,Amy,这是啥意思?”

导师一脸懵逼地看着我俩,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就被甩到了整个谈话之外,我自己也很尴尬。这个女生还很不高兴:“那么矫情至于么?他们听不懂中文我就不能说中文啊?那我听不懂英语他们还不是照样说么!”

我估计她是没能理解,之所以大家说英语,不是因为中国人必须迁就外国人,而是因为这是个多族裔混杂的国际学校,在母语互相不通的情况下,必须以国际通用语交流。上课讨论不是私人谈话,她在说中文之前,至少可以和导师先打个招呼……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5

还有合租。我曾和两个中国同学合租过一套三室一厅的别墅,三个人分租三间卧室,其他区域公用。两位同学渐渐地就开始违背约定,逃避打扫公用空间,不丢垃圾,乱放杂物。有时候他们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但对公共区域视而不见。

与此相反的是,有次去一个日本男生YUJI家,放假回国,航班时间差不多,约好先碰头,再一起打车去机场,分摊车费。进了门,只见YUJI一边跪在地上把客厅地板擦得锃亮如新,一边拉开行李箱,顺手把几本书塞进去。他的行李箱乱得一塌糊涂,他不在乎,因为这是他自己的。而他会赶在度假前,把公共区域打扫干净,正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6
没有边界感的行为是不会受人喜爱的

3、三观、专业、趣味是否相投,也很重要

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匮乏之后突然爆炸式地发展,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冲击太强烈。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在中国年轻人身上似乎特别明显,压倒性地盖过其他的理想、抱负、好奇心和探索。

我在校期间曾有一科选修地点设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主要研究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而这门课对国际留学生格外优待,可以免去一半费用。我当时选修课学分已经修满,觉得很可惜。但是奇怪的是,中国学生里几乎没有人对此表示兴趣。一个中国姑娘问:“加拉帕戈斯群岛在哪儿啊?”我说那是达尔文研究进化论的地方啊!南美厄瓜多尔。非常有意思,红石蟹、鬣蜥……”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7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8
这曾经是达尔文研究进化论的地方

可这姑娘显然毫不来电:“厄瓜多尔很穷的,去那种鬼地方干嘛!听说上网都成问题。再说我假期没空啊,我要去纽约购物。” 

还有一次,我们上材料学,研究各种配方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因为当天要搅拌水泥,还要下池塘装水泥堤岸,大多数同学都穿着工装裤和雨靴。有两个中国女生穿着短裙和高跟鞋,背着手掌大的小包包,一脸浓妆地来到工作室。她们组的两个外国男生面面相觑,你可以从他们的表情里读出内心戏:这俩妞是来干活的还是来泡吧的。

大部分时候,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重点不在于你是否和他同文同种,而在于你们是否有共同话题。当你和一个人谈设计,谈进化论,谈某篇书评,参加一场球赛的时候,你不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交流,而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作为一个运动员在交流。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9

这是“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大家都在这个层面交流的时候,各自的背景便逐渐淡去。换句话说,你不能除了“俺们那旮旯”之外,啥别的都没有。如果不能在知识和智力的层面沟通,只能停留在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的层次的话,那么彼此背景完全不同,当然就没什么可多说的。

而 “化外之民”哪国都有,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和国籍种族没什么必然联系。

4、有了国际化后,本土文化反而很宝贵

全球化带来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光有这一层,仍显单薄。事实上,在一个逐渐“趋同”的大环境下,你本来的文化,那些最难国际化的,最本土的东西,才是最可宝贵的,也正是这些本土元素,使你显得特别有趣。可惜很多同胞都在反其道而行。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10
微信支付已经开始在澳洲大大街小巷展露身影

有一部分中国移民来到澳洲,开始身体力行变得国际化之后,很快抛弃自己的本土文化,带着一种“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式的决心,和自己本来的文化一刀两断,可谓矫枉过正,走火入魔。我认识一个女同学,见个外国导师就是以下这番开场白:“我们中国学生做设计缺乏想象力,我想请教您……”

有次上园林史,澳洲教授在台上播一张拙政园的照片,笑着说:“中国留学生应该知道这是哪里,有没有哪位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结果底下鸦雀无声。教授不无失望地说:“近些年来每当讲到这一章节,我都会问在座的留学生,我发现你们年轻人不再了解这些古老文明和自己国家的文化,好吧,假如没有人愿意介绍的话……”

当时我实在听不下去,就站起来介绍了,讲到从前文人的政治抱负和谦退,归隐和寄情山水,教授非常高兴,外国同学们也都很感兴趣,课后还来找我说以后想去参观。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11
以往中国春节期间,巴士车站上打上了大大的中文标识:迎新春墨尔本。

我个人的经验是,你越是对自己的文化熟知、自信,就越受重视。这样一群国际化的人,他们可能觉得中国女性穿旗袍很美,但是不太了解旗袍最初是从擅长骑射的旗人的装束演变而来;可能去过买过丝绸,但不见得明白丝织业从明末至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澳洲,有些中国女生说话故意模仿本地人的夸张的口音和造作的语气,迎合对方,谈恋爱非白人男性不可,在我看来全是白费功夫。而功夫应该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然后相信自己的价值。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12

我在毕业求职之初,有人提议让我在简历上换个外国姓氏:“这样他们看不出你是中国人,可能成功率高。”被我当场怼回去:“老娘毕业设计全院一等荣誉,曾供职全球一等一的好公司,为着兴趣,出国换专业以第二语言拿下硕士学位,还有永久居留,这一切,难道抵不过一个外国姓氏?”

最后我以出色表现淘汰7名本地候选人得到了非常满意的工作,签合同用的还是中文签名,上司见状还赞:“太酷了我喜欢你的签名。”

当然了,并不是说你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层面都没问题,歧视和偏见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毕竟是基于人性幽暗而发生的。而人性之幽暗,最大的特点就是千百年来毫无改变,否则废奴运动也不会如此艰难,反法西斯战争也不至于打了那么多年,宗教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5、澳洲少数底层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受损者,不必在意他们的偏见

我在读书期间接过一个翻译的工作,带一群中国商人去参观墨尔本一个农场,他们有意向投资。给双方做翻译的过程中,了解到外方的几位董事都和中国市场有或多或少的合作,也去过中国多次。他们好几个人的孩子在学习中文,有几个甚至吃过火锅。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13
澳洲农场投资深受国人青睐

翻译进行到一半,农场里一个破衣烂衫的澳洲老头突然冲出来朝着我们大喊:“中国人滚回去!你们来了之后我们的后代都买不起房子了!中国人滚回去!”司机十分尴尬,解释说他从前是农场的工人,因为身体不好加上赌博欠债,不得不卖掉了原来的房子,寄住在农场宿舍。其实现在农场已经不雇佣他了,但出于人道又不忍心赶走他,就让他继续住着。

有些人,他就是看你怎么都不顺眼,怎么都不爽。有人管这叫“毫无理由的偏见”,我的感觉恰恰相反,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理由嘛肯定是有的。

据我经验,持这类偏见的,通常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受害者,他们资源短缺,回天无力,同时缺乏理性,特别容易转嫁仇恨。上世纪末,上海第一波下岗大潮袭来,很多知识陈旧的产业工人没了饭碗,整天聚在一起就是骂外地人。

澳洲也是一样。这个原本贫富差距小,物价稳定,节奏平缓的社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为了维持运转,也在飞快地变化和调整,移民涌入,房价攀升,竞争日渐激烈起来,趋同于世界其他大城市。这一波大潮的受害者,由于自身教育和眼界的局限,不能理解大的格局变化,便把一肚子怨气发泄在移民的身上。

在澳洲遭遇“歧视”,并不是“排华”情绪这么简单!过来人告诉你,这些中国人出国真的会被“歧视”... - 14

所谓歧视,其实就是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偏见。在从前较为静态的世界格局下,鄙视链非常简单,发达国家鄙视落后国家,权贵鄙视平民。但是随着全球化,也随着中国国力变化,这套鄙视链的规则正在变得越来越幽微而复杂。

我想比较好的方法是,去理解这套鄙视链的规则,所谓“活得明白”。同时始终努力进益,所谓“活得更好”。但是不要被它的规则所限制,不要把这种基于人性弱点发展出来的东西当成金科玉律甚至毕生追求,此所谓“活得自在”。

更多精彩澳闻,请点击跳转澳闻频道阅读>>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AdaFang
AdaFang 2018-02-05 回复
这么精彩客观的论点,服气!
梦圆圆梦2010
梦圆圆梦2010 2018-02-05 回复
还是比较客观的,有些人为了融入白人文化,把自己弄得真是恶心
Kelly👀
Kelly👀 2018-02-06 回复
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视,与国籍和皮肤无关系。
EPCOT_citizen
EPCOT_citizen 2018-02-05 回复
自信优雅地活着,别人根本就不会无缘无故歧视你
Gabrielll
Gabrielll 2018-04-06 回复
感觉没有被歧视过,反而我比较歧视韩国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