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9日 13.3°C-16.2°C
澳元 : 人民币=4.54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2018-06-21 来源: 澳财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作者:Blair Sun 以诺

澳财网主播/编辑

[email protected]

一直以来,澳洲都以纯净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多样的物产闻名于世。这个坐落在南半球的瑰宝岛屿,不仅是全球宜居的国家,更是投资人眼中的风水宝地。

而在中资投资澳洲的热潮中,不仅仅有富豪级的人物。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曾一度钟爱澳洲市场,尤其是澳洲商业房产市场。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1


根据澳洲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简称FIRB)发布的2015-2016年度报告,中国投资人成澳洲第一大海外投资国。2016年,中国人在澳投资总额达473亿澳元,美国则以160 多亿澳元的差距位居第二。

然而,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中国富豪纷纷撤退其在澳洲的资产,更有一半的中国买家被迫撤离澳洲房市。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中资投资澳洲究竟哪一步走错了?在未来,又有哪些值得投资的方向。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2


本期的《澳财聚集》节目,我们就请博满金资首席分析师魏睿昊先生为我们分析中资在澳洲投资的案例,并探讨在澳洲投资后如何利用中国资本的优势。

澳财聚焦

撰稿 / 主持:Blair Sun  以诺

嘉宾:Julius 魏睿昊

视频编辑:Owen Yuan  袁文

 

文章导读

一、KPMG《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投资》报告解读

二、中资在澳“溢价收购”,背后“一波三折”

三、中资在澳收购后“水土不服”,问题出在哪?

四、未来中资投资澳洲,路在何方?

五、结语:中资赴澳投资需注意三要素

一,KPMG《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投资》报告解读

近日,毕马威与悉尼大学共同发布了第14期《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投资》报告。报告称,2017年中国投资者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减少了11%,从115亿美元(154亿澳元)减少至103亿美元(133亿澳元)。

受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和交易审批监管收紧影响,2017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ODI)较上一年度减少了29%。

2017年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交易共102笔,较上一年度持平。但是平均交易规模明显减少,其中76%的交易价值不到1亿澳元。

就累计投资而言,澳大利亚仍然是中国累计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国,仅次于美国。自2008年以来累计吸引中国投资990亿美元。但是,近些年来,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明显扩大。美国自2008年以来累计吸引中国投资1380亿美元。

其中,基建行业的投资下降了89%。此外,在石油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商业房地产以及食品和农业等领域投资也出现下降。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3


从上图可以看出,商业地产是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第二大的行业,吸引投资44亿澳元,占2017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33%,同比减少22%。

食品和农业投资虽同比下降8%,但是仍维持在10亿澳元上方。其中,动物食品行业的一宗大交易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除此之外,采矿业是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最大的行业,吸引投资46亿澳元。相比2016年,2017年中国对澳大利亚采矿业投资增长了近5倍,其中27亿美元(34亿澳元)煤矿投资是主要驱动因素。

医疗行业投资则同比大幅增加20%,达到16亿澳元。

从各州中资投资比重来看,新南威尔士州获得的中国直接对外投资最大,占中国对澳总计投资的42%,其次分别是维多利亚(36%)和西澳(14%)。

报告称,中国国有企业投资总量和总额均出现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博满金资首席分析师魏睿昊先生表示,有关中国施加影响力的言论和中澳外交关系的紧张给中国企业留下了一种不受欢迎的印象。

KPMG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35%的受访企业表示感觉澳大利亚欢迎其投资,较2014年的52%出现明显下滑。

根据KPMG两年一次的《在澳中国投资者调研报告》,在澳投资的中国企业持谨慎乐观的情绪,并且对目前中澳外交关系恶化、以及澳大利亚媒体的负面报道心存担忧。

二,中资在澳溢价收购,风光背后“一波三折”

从中资构成来看,投资澳大利亚的大多数是私人企业。2017年,中国私营企业投资占投资总量和投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3%和60%。这些中资私企在国内有着相关从业经验,并且很有意愿做长线投资。

例如,2015年,中国私人投资公司月亮湖宣布2.8亿澳元(约合13.16亿人民币)收购VDL,后者在塔斯马尼亚西北部拥有澳洲最大的奶牛场。在竞标过程中,月亮湖公司的报价较其他具有行业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高出10%,或接近6000万澳元,也就是“溢价收购“。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4


但月亮湖投资公司在澳洲发展的并非一帆风顺。

魏睿昊表示,随着行业环境出现恶化,中方有关本国企业跨境投资的政策收紧,卢和他的月亮湖投资集团面临着明显的财务压力。

和大部分中国大企业的大笔海外交易一样,2016年,中国商人卢先锋以超过两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品公司也是建立在层层债务基础上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自月亮湖投资公司掌控VDL 16个月以来,此前公司相关承诺的投资并未实际发生。他说:“月亮湖投资公司曾经承诺过进行重大投资,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任何实际投资。”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5


据《纽约时报》报道,负债累累的中国公司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购买大笔资产的模式存在很大问题,《纽约时报》也认为这笔交易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此前安邦保险集团、复星国际、海航集团、大连万达等大型企业所欠下的大笔债务大部分来自国有银行,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威胁,因此中国开始对它们进行控制。

去年,中国加强对境外投资审查力度,中国优化对外投资行业结构,遏制非理性投资。因此,卢在兑现其增加对塔斯马尼亚1亿澳元投资的承诺难度上升。

与此同时,外国政府也对大量涌入的中国交易持警惕态度,复杂的所有制结构使得买方的战略动机和财务状况难以分辨。

魏睿昊说道,由此一来,卢的月亮湖投资集团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大陆跨境资本政策收紧导致其中资出境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澳洲本地银行对海外企业的放贷意愿降低导致其无法顺利进行融资。

然而,月亮湖事件并非个例。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的报道,达尔文港运营方中国岚桥集团也面临相同的窘境。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6


中国岚桥集团在竞标达尔文港租赁权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额借贷融资。目前,中国岚桥集团目前饱受借款利息的困扰。此前有关港口升级改造、以及斥资2亿修建一个酒店的承诺也无疑因此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关资料显示,和很多“不差钱”的中国亿万富翁不同,岚桥集团及其创始人叶成并没有从四大行获得低息贷款的途径。

三,中资在澳收购后“水土不服”,问题出在哪?

针对上述两件中资在澳投资失败的案例,魏睿昊表示,这背后其实暴露了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购买资产缺乏最基本的尽职调查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一些对澳大利亚投资失败的中资投资,往往和一件事情离不开,就是缺乏比较谨慎、慎重的这个前期的调研。“ 他说。

其实,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从来就不缺少荆棘和陷阱,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就是其中一件非常典型的缺乏尽调的失败案例。它不仅吸走了中信巨额资金,还让其卷入与澳大利亚富商克莱夫·帕尔默(Palmer)日趋激烈的纠纷当中。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7


据报道,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SINO)一度是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的骄傲和标杆,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矿产资源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中资100%控股项目。

然而,这一命运多舛的合资项目不仅投产时间推迟四年,开发成本超出预算五倍,到头来却迎来铁矿石价格暴跌的窘境以及一系列麻烦不断。

据路透社2017年11月24日报道,西澳大利亚最高法院近期就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绿地投资”项目——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SINO)的专利案做出了判决。

西澳法院称中信需向帕尔默的Mineralogy公司赔偿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此外还要在未来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特许使用费,合计下来,中信将损失300多亿人民币。

魏睿昊表示,中信泰富对项目落地后的时间线和建造成本预估出现了严重误判,充分证明他之前几乎没做尽调,直接导致整个项目出现巨额亏损。随后又出现与本地公司和企业起诉甚至败诉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很显然在法律上也没有做好准备。

在本期KPMG的调研中,中国企业在澳投资后出现的运营问题有: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8

  • 中国投资者认为“快速决策”是在澳大利亚投资和竞争的一个关键优势。而这一点和部分澳大利亚供应商和咨询顾问的看法不太一致。

  • 中国投资者认为相比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运营成本更高。

  • 在社交媒体中,大众媒体的支持度视为最低。认为澳大利亚媒体支持中国投资的受访者比例已经从2014年的16%下降为2017年的10%。

  • 寻找合格的员工被视为在澳投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例如,可再生能源行业企业认为合格工人不足是它们在澳大利亚运营的一大瓶颈。

  • 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融入澳大利亚环境,但是中国企业所有人和澳洲管理层之间还是存在信任“鸿沟”。

四,未来中资投资澳洲,路在何方?

其实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投资人青睐的商业房地产之外,在澳投资的其他重点在矿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等。

而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中,除了命令叫停房产、娱乐业和体育俱乐部之外,同时也明确鼓励了包括“一带一路”相关行业和项目的投资——这就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继续鼓励对农业、资源开发、医疗健康等的投资。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9


纵观今年中资在澳的大型收购案,不难发现中国投资人的投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加强了在服务、先进制造、科技和其他高附加值、消费相关以及能带来稳定高回报的资产上的投资。

据澳媒报道,中国香港富豪李嘉诚的长和系集团,在其长子李泽钜继承长和系集团的掌门人后,继续投资海外,以近13亿澳元收购澳洲的能源基建商业信托公司APA,加上去年收购澳洲另一能源公司Duet集团,长和系将拥有澳洲一半天然气市场。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10


其实,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由来已久,可以说正是一系列成功的海外投资,让他的财富得到了巨大的增长。其于1986年抄底控股的澳大利亚的赫斯基能源公司至今仍是其旗下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他在英国的投资更是毫不吝啬,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李嘉诚56%的投资在欧洲,而其中有37%在英国。其在英国投资涉及基建、水务、电网、电信、管道燃气等各个行业。

魏睿昊先生在分析李嘉诚的海外投资布局时表示,李嘉诚选择进入的产业主要特点是,风险较低,回报有保障,可以产生长久的稳定现金流,能实现资产的保值。但同时,这些行业进入门槛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所以企业要通过转换其在内地的资产以换取充足的现金流来支撑这些项目。

其实,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国岚桥集团所经营的达尔文港,站在投资角度,也是一项回报非常可观的资产,只是在运作上出现了问题。

另外,KPMG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3年里,中国对澳大利亚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屡创新高,到去年共达成16项并购或合资交易,累计投资总额达到55亿澳元。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11


报告显示,这些来自中国的投资主要是通过兼并和合资的方式进入澳大利亚,而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保健品和医疗。

报告指出,2015年上述投资额为25.5亿澳元,2016年为13.5亿澳元,2017年为15.8亿澳元。其中,2016财政年度完成的最大一起企业并购是中资收购Swisse 保健品公司,耗资15亿澳元。

魏睿昊表示,合生元集团并购保健品公司 Swisse 可以说是中资并购中最成功的案例。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合生元利用其在亚洲市场大量的销售渠道,将Swisse 的销量迅速提升。根据最新的一些数据,Swisse 的业务量很有可能已经超越了保健品市场排名第一的 Blackmores。

近一段时间,更是有大量的中资投资澳洲医药,以及并购私人医院。

据路透社5月4日报道,中国资产管理机构鼎晖投资向公司提出18.7亿澳元(14.1亿美元)的收购提议,高于美国瓦里安医疗系统(Varian Medical Systems) 之前的收购出价。

视频 | 中资频频“折戟”澳洲,有多少投资项目可以重来? - 12


从投资方向上来看,这些成功的案例充分发挥了中国资本的优势,带来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巨大的中国市场。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医疗健康行业成功吸引了中资企业大举进入澳大利亚医疗投资市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魏睿昊先生表示,在可见的中期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农业等行业的中资并购和投入增加很可能会逐步补上房产行业投资的缺损,而对澳洲经济长远发展更加重要的一些高附加值服务业——如医疗健康、科技创新等也将持续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目光。

结语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热情不断高涨,中资投资澳洲失败与成功的案例也提供了不少可值得借鉴的经验。中国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降低高负债率,进行理性的海外投资,避免盲目跟风,高杠杆、高溢价收购。

博满金资首席分析师在节目的最后建议,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的时候,要做好前期投资并购的调查和准备工作选择优质资产进行收购,要做好对投资收购后企业未来的管理和经营目标的规划及应对。

因此,在中国企业赴澳投资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充分利用当地发达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公关公司和咨询机构等资源,排查在澳投资和经营全过程的风险隐患;

二是密切关注澳有关政策和舆论动向。中国投资对澳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引发澳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些正常的投资活动,由于种种原因招致澳舆论的误解甚至歪曲。企业应跟上澳方政策走向,准确把握社会舆论心理。

三是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要不断融入当地社区,适时参与到各项公益事业中,企业不仅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向当地释放和传播“正能量”。


关键词: 中资投资财经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