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喜剧之王,丈夫惨死、女儿脑瘫,她用悲剧人生,为我们带来十几年的欢声笑语(组图)
从进入6月以来,
娱乐圈里就不太平。
前有“阴阳合同”引众怒,
后有“操纵股票”事件扑朔迷离。
一桩桩爆炸性新闻,
将演艺这个圈炸了个底朝天,
“圈里”早已是乌烟瘴气。
但其实早在几十年前,
这个圈里不这样,
甚至还有过很长一段
“一心只搞艺术”的纯粹岁月。
上世纪80年代,
就是这样一个大家辈出的时候。
当时摇滚乐正不断反抗主流意识形态,
而小品这种新型的表演形式
也持续刷新着人们对于喜剧的认识。
如今回过头细看那段“火热年华”,
不难发现其实很多
堪称殿堂级的小品表演艺术家,
都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
比如,已经离开了18年的,
赵丽蓉老师
和其他年少成名的喜剧演员不同,
赵丽蓉属于大器晚成型选手。
一直到60岁登上春晚的舞台,
她的人生其实与小品并无半点关系。
作为一名在戏园里长大的人,
赵丽蓉不到两岁的时候,
就被人抱上台跑“龙套”。
8岁那年第一次正式登台唱戏,
华丽的戏服、满堂的喝彩,
让她一下子便爱上了这个行当。
因长相不似别人那般清秀出众,
在评剧舞台上的那些年,
赵丽蓉只能扮演一些丑角、配角。
凭着评剧《花为媒》中表现突出,
赵丽蓉饰演的“阮妈”,
成为了经典的荧幕形象。
而她本人也因此开创了
“配角也能成角”的演艺先河。
上世纪六十年代,
毛主席在看过了《小二黑结婚》后,
决定要见见其中的主要演员,
而这其中,就有赵丽蓉。
这对艺人来讲无疑是巨大荣誉,
可赵丽蓉却以“文化浅”
拒绝了这个出大名机会。
没想到毛主席在知道后,
不仅没有生气,
反而连连称赞她谦虚。
1988年,
中央电视台开始征集春晚小品剧本,
作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被录用。
开始彩排前,
春晚导演找到了赵丽蓉。
彼时的赵丽蓉刚刚从戏剧院退休,
对于唱了一辈子评戏的她来说,
小品无疑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
她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
更不想让别人的心血白白浪费。
“年轻的时候没怎么样,
这都已经老了,你还能怎么样啊。
我怕给人家演砸了,
为什么咱不好好地画一个句号?”
看到赵丽蓉顾虑重重,
导演没再强求,只让她先看看剧本。
后又经过几次的沟通与拜访,
向来不喜欢让别人难堪的赵丽蓉,
答应了这个
被人求都求不来的上春晚的机会。
除夕之夜,
年过六旬的赵丽蓉登上了春晚舞台,
并凭借着那句“司马缸砸光”,
迅速在国内蹿红。
这之后赵丽蓉成了春晚的常客。
《追星族》、《妈妈的今天》、《功夫令》
那些年,
这个有些憨厚、笨拙的“赵妈妈”,
承包了全国人们年三十里所有的笑声,
和最大的期待。
白色衬衫配皮马甲、
带着唐山口音的混搭rap、
又蹦又跳的霹雳现代舞…
《如此包装》中的“土洋”赵大妈,
成为了新时代老太太的标杆。
在这个节目的最后,
赵丽蓉晃悠了两下,
然后单膝跪在了地下。
有些笨拙局促的样子,
惹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在当时所有人都以为
这是演员为了舞台效果故意设计的,
但这一跪背后的真相却是,
因赵丽蓉膝盖旧伤复发,
实在无法支撑而被迫倒下的。
离开镜头、避开观众,
赵丽蓉被众人搀扶着勉强走下舞台。
坐在后台的板凳上,
豆大的汗珠在她的脸上直淌,
她说,太疼了。
年近古稀、腿疾反复、身体欠佳,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位赵妈要就此隐退时,
她却再次出演了《打工奇遇》。
在正式演出之前,
这个小品的结尾被改了很多次,
却始终无法让人满意。
于是导演提议,
借鉴评剧《人面桃花》中的桥段,
以“题字”来结束整场演出。
为了能让节目出彩,
大字不识几个的赵丽蓉,
主动提出要闭关练字,
说什么也要把这几个字儿写成。
这之后一星期,除了上厕所,
赵丽蓉几乎不会踏出房门。
平均每天10小时,
她对照着书法老师的笔迹,
一笔一划的临摹着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就算半夜起床上厕所,
她也会拿毛笔先“划拉”两下,
再安心的去睡下。
对于艺术,
赵丽蓉喜欢讲究,
却始终不愿将就。
没日没夜的练了好几天,
她终于在那年春晚的舞台上,
有模有样地写下了那四个大字。
因为写的太好,
节目结束后好多人登门求字,
弄得老太太哭笑不得。
“他们不知道,
我呀,其实就会那八个字。”
从“探戈就是趟呀趟着走”,
到“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再到“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赵丽蓉用自己精湛、朴实的表演,
给观众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
印象中的这位赵妈妈,
总是眯缝着眼睛、笑得一脸慈爱,
每一次出场,
都会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与惊喜。
她总是快乐的,
好似生活不曾给过她任何磨难,
但其实现实却恰恰相反。
自1928年出生以后,
赵丽蓉的童年可谓风雨飘摇。
战争结束前,她随家人颠沛流离,
直到解放后才真正在剧院安定下来。
25岁那年她在朋友的撮合下,
与当时单位里担任秘书的盛强,
确立了恋爱关系。
彼时赵丽蓉是戏院里的台柱子,
盛强是出身书香世家的帅气大学生,
两个人也算门当户对。
可没想到赵丽蓉的母亲,
却死活也不同意这门婚事,
因为在老人的眼里长相太标志的男人,
终究还是靠不住的。
那段时间,
赵丽蓉母亲每天在大院门口等着,
但凡看见二人在一起,
就抄起扫帚冲着盛强的脑袋招呼。
还几次放话给自己的女儿,
若是真铁了心要和这个男人在一起,
那就别认自己这个妈!
为了能把媳妇娶回家,
盛强没少吃苦头。
虽然总是被呛得灰头土脸,
但他却始终没说过放弃。
在经历了近一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后,
盛强终于抱得美人归。
因为前期恋爱吃了不少苦,
小夫妻在婚后异常甜蜜。
不久,赵丽蓉怀孕。
因为舍不得舞台和观众,
直到她怀孕6个月,
还登台演了一出《祥林嫂》。
1955年春天,
二人的第一个儿子出生盛福春出生。
仅仅两年之后,赵丽蓉再次有孕。
就当一家人都沉浸在
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之中时,
一场风暴悄然而至。
因为“附和了一些人的一些话”,
盛强被打成了右派,
强制送到了天津茶定农场劳改。
之后剧院党委多次找赵丽蓉谈话,
希望她就此和丈夫划清界限,
并以开除团籍来向威胁。
可就如同几年前盛强没有放弃自己一样,
这一次赵丽蓉亦坚决不离婚。
“我和孩子是他生命的动力和阳光,
我绝不离开他!”
又是一年的深秋,
赵丽蓉终于等来了盛强回家的消息。
她激动得好几夜都睡不着觉,
每天都扒拉着手指头过日子。
然而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
赵丽蓉还是没能等到,
她只好亲自去农场接盛强回家。
然而当她带着孩子来到劳改基地,
迎接自己的不是丈夫温暖的怀抱、
更不是一家人团聚的喜悦,
而是看管员的一句“他死了!”。
噩耗让赵丽蓉眼前一黑,
她呆若木鸡的站在那里好久。
稍微缓过神之后,
赵丽蓉在一片荒地里,
找到了丈夫最后埋葬的地方。
因为是被批斗的戴罪之人,
盛强没有单独的墓碑,
他和所有“死因不明”的人,
一齐被埋在了巨坑之中。
当在破旧木板上找到爱人的名字时,
赵丽蓉内心仅剩的一丝侥幸心理,
也被彻底击碎。
可怜年仅2岁的盛大鸣,
还未来得及见上父亲一面,
就已经与他阴阳两隔。
爱人的死讯让赵丽蓉万念俱灰,
她瘫软在地上,
甚至听不见幼子在耳边的哭喊。
回到剧院以后她大病了一场。
每日躺在床上昏昏欲睡,
脑海中满是故人的音容笑貌。
这样一连沉沦了数日,
赵丽蓉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而大病初愈后她做的第一件事,
便是重回舞台,再见观众。
灯光一亮、幕布一揭,
她依旧笑得一脸灿烂。
“我从不把个人情绪带到舞台上,
绝不能糊弄观众。”
盛强去世时,
两个儿子尚且年幼。
为了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
赵丽蓉白天在剧院里强颜欢笑,
晚上要回到家中照顾幼子,
一刻也得不到休息。
许是不忍弟妹太过辛苦,
又许是不想老盛家骨血流失,
盛强的大姐和赵丽蓉的二哥,
竟然主动出面说合,
希望她能再次嫁给老二盛弘。
听了兄姐的打算,
一向好脾气的赵丽蓉大发雷霆!
“自古以来哪有嫂子和小叔子的?!
这不是毁我的名声吗!”
虽然此事最终不欢而散收场,
但盛弘却没有就此与嫂子产生嫌隙。
和大哥盛强一样,
他继续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与两个孩子。
一直到1964年,
在家人的不断劝说与孩子的苦苦哀求下,
赵丽蓉那颗倔强的心终于动摇,
低调和盛弘结了婚。
这之后二人免不了要被指指点点,
可赵丽蓉却好似一夜之间看开了所有。
别人怎么说她管不了,
日子却是自己的。
如今她唯一能做的,
就是把眼下的日子过好了。
与盛弘结婚后不久,
赵丽蓉生下了三儿子盛谦。
在北京房价还没疯涨之前,
又在郊区买了个小四合院。
没有工作时她喜欢在院子里
种种瓜果、做做农活,
一家五口的小日子也算和美幸福。
本以为至此的岁月,
已是现世安稳、快乐美满,
没想到在赵丽蓉42岁那一年,
一件更大的喜事降临了——
已经有了3个儿子的她,
终于迎来了一个女儿!
这个小女儿毫无意外的
成了家里最受欢迎的成员。
那时盛弘带着三个儿子,
攥着笔在家里琢磨了好几天,
才决定将其取名为盛家欢,
意表示全家的祝福与喜爱。
而乐极却易生悲。
孩子出生仅仅3天后,
便被诊断大脑患有先天残疾,
是个脑瘫儿。
周围的人都劝赵丽蓉把孩子送走,
可作为母亲她却无论如何也舍不得。
“得病了不怕,咱治!”
为了能治好家欢的病,
她抱着女儿四处求医问药,
近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可即便如此,
还是没能留住小女。
那是赵丽蓉最苦的7年,
最穷时她连内衣都是补丁叠补丁。
去单位浴池洗澡时都要躲到最角落,
生怕被别人看见。
或许是过惯了苦日子,
所以当好日子来临时才会更加珍惜。
1984年前后,
演了半辈子配角的赵丽蓉,
终于凭借着《杨三姐告状》
获得了大量演出机会,
却始终赚不到“大钱”。
别人都劝她去拍广告,
但赵丽蓉却只是摆摆手说:
“昧良心的钱我绝不挣,
给多少也不能拍!”
因为有着对艺术的一腔热血,
和对观众的一贯尊重,
赵丽蓉成为了中国至今为止,
唯一一个没有经纪人、
无出场价的著名演员。
走进新世纪前的最后一年,
赵丽蓉再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红色薄花袄、黑色小坎肩,
老太太盘着腿坐在板凳上,
字正腔圆地唱出了,
那首她靠拼音标注学会的《我心永恒》。
新年伊始,举国欢庆。
当所有人都在为
这位老将的“出马”大笑鼓掌时,
赵丽蓉的家人们,
却坐在电视机前痛哭流涕。
因为除了他们没有人知道,
此时舞台上这个又蹦又跳的老人的
生命已经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这一年,
赵丽蓉患上了肺癌,
且已经是晚期。
开始时家人还会对其隐瞒病情,
可随着身体上的疼痛越来越严重,
赵丽蓉对自己的状况,
也猜出了个大概。
“(癌症)得就得了吧,
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呢?”
病情到达晚期后,
除了疼痛,赵丽蓉没有任何感觉。
她时而昏睡时而清醒,
每次看到医生都会说:
“别再给我用针用药了,
那么贵,给国家省点钱吧。”
为了不让更多的人担心,
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时间,
赵丽蓉拒绝了所有人的探视。
好几次深夜里疼的睡不着,
她就会拿出自己年轻的照片,
跟保姆说:
“你看我那时候多好看,
抽个时间把这张放大一份,
等真到了那一天,
也不至于让大家太慌张。”
后来赵丽蓉开始拒绝进食。
身体稍微好一点,
就拿起针线为自己缝制寿衣。
她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双皮鞋和白袜子,
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若到时候真的感觉不好,
就赶紧给自己穿上,
即使是到了最后的时刻,
她也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
在生命的最后,
赵丽蓉将小儿子从意大利叫回家来。
看着病床上瘦骨嶙峋,
体重仅剩70斤的母亲,
盛谦放声大哭。
而赵丽蓉却只是笑着说:
“别哭,
别让人以为妈妈真的生病了。”
2000年7月17日清晨,
这位笑了一辈子的时髦老太太,
在家中安静地合上了双眼,
享年72岁。
“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要平凡的来,也要平凡的走。”
为了遵循赵丽蓉最后的遗愿,
家人们并没有将丧礼的具体事项,
告诉亲朋之外的人。
可到了送别故人的那天,
还是有超过2万人,
来自发送别这位老艺术家。
黑白相片中的她,
依旧笑得一脸慈祥、真诚,
只是往后的年三十,
我们再也没有了赵妈妈。
今年是赵丽蓉老师
离开的第18个年头,
若她还在,
现在刚好90岁。
回首赵丽蓉的一生:
中年丧女、丧夫,
老年又饱受病痛的折磨,
她一生都在为艺术奋斗,
却又始终清贫、节俭。
她在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的同时,
也表现出了令所有人敬佩的坚强与乐观。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
在她去世后这么久,
人们还是如此怀念她的原因。
只有吃过黄连的人,
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甜;
只有在悲剧中生活过的人,
才能创造出最伟大的笑声。
故人虽然已经远去,
但她的精神风范却可永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愿所有人在面对逆境之时,
都能拥有如赵丽蓉老师一般的
豁达与坦然,
消除人生所有的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