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6日 30.9°C-32.0°C
澳元 : 人民币=4.57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2019-07-21 来源: 羊同学是好同学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出国的留学的人,能留在国外的才是人生赢家”。这句话是鬼扯吗?猛一看是,但也不完全是。在我思考超过1分钟无解后,我决定向大洋彼岸的TA们发起一波真实求证。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1

996让美国工作族费解

扯淡吧,这不可能有工作效率!

化名:老农民666


职业:data analyst (数据分析师)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旧金山硅谷


月收入:50000+人民币(税前)


我从来没纠结过回国的问题,我现在虽在美国工作,但今后一定会回国,所谓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吧。

一方面,我爸妈那辈人有典型的“美国梦”,再说我又花了那么多钱,所以也应该帮他们圆一下梦。另外,我想多学些本领,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但我深知自己并非技术大牛,所以就算现在因为在美国工作的缘故,所以做的偏technical。长远来看我还是想多和人打交道,毕竟人类才是最复杂的机器(笑)。

另外,如果我以后回国能当个小领导,我既有国内外上大学的经验,又有在纽约、硅谷的工作经验,或许和国内各个背景的人能有话聊?我希望成为一个让领导满意、让下属也服气的人吧。

我的研究生生涯是在美国一个村里度过。当时一心想过上电影里那种高档写字楼里“高大上”的生活。5月份毕业后,我从依萨卡搬到纽约,在哥大旁边租了一个别人暑假回国、短期招租3个月的房间。后来我才知道这是coso房源(美国某公寓品牌),运气好的话能看到逃窜的老鼠。

那时的我一头扎进找工作的苦海,基本每天上午哥大图书馆自习,下午各种投简历,linked-in发消息,晚上去河边的riverside park伴着夕阳跑步,一天也就算过完了。我归纳下感受吧:难熬且励志,规律且简单。

我还记得就是在那个公园的长椅上,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全职offer的电话。以至于我后来每次听到手机邮件app的响声都特别激动,总像能传来拿到面试资格的喜讯。

就这样,我留在了纽约,做consulting(咨询),就是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咖啡杯快步走在midtown(市中心)那种。但一年后渐渐发觉,这些浮夸的外在都是给别人看的,人活着还是自己开心、舒服最重要。

纽约的冬天实在太冷,这迫使我渴望拥抱温暖的地方。抱着体验另一种——加州更年轻化的工作氛围,我有了自己第一次的职场跳槽,通过朋友内推进了谷歌,办公室里堆满零食和水果的互联网企业。

因为是谷歌,所以觉得nothing to lose。这几年,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安全/隐私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Facebook的各种丑闻,我所面试的部门就与此相关,因此在快速扩张。正所谓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我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招了进去。

成功跳槽后,我爸妈理所当然的觉得我会就此安心,从此改变想法在美国定居下来。可是并没有,我觉得这种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我从小就有,也不需要非要在美国安家来过这种安稳的生活。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2
“这是之前我发给我妈的哈”

最重要的,我从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五好青年变成了一个对金钱无比渴望的标准俗人。工作后我发现,钱真是个好东西,越多越好。我这是被资本主义腐蚀了吗?

在国外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忙碌而简单。

在纽约做咨询时,如果需要出差,就订周一最早的航班飞过去,在规定时间前到达客户处,接着与同行的同事一起在客户安排的会议室里各种开会、干活,晚上回酒店再点room service(房间服务)。如果这个项目不幸遇到比较拼的manager,回去时常常天都黑了,再好的酒店也没精力去享受,我只想睡觉。这么拼过一周后,周五下午返回纽约。

跳去谷歌后,工作日需要早9:30到公司,如果一楼食堂早餐供应的水果smoothie(水果奶昔)还没被抢完的话,就开心地拿一杯。下午5:30下班后,吃完晚饭会去健身房。有时晚上9点左右会和项目的印度组进行远程会议,频率的话一周两次吧。

周末的话,就和女朋友出去浪呀。

对美国同事的印象,总体感觉大家没有国内那么拼。工作到7pm就算是非常晚的了,中年人要回家带娃,年轻人要去健身房、享受夜生活。在谷歌,如果你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老板会主动找你谈话——一定是你的工作方法和效率出现了问题。

前段时间国内很火的“996”概念,我的同事们也有讨论。他们觉得如此长时间的工作,一来无法保证效率;二来身体受不住,一点都不sustainable(可持续性);三来我们做的工作是需要创造力的脑力劳动,不再是工业时代只要延长劳动时间就会增加产出。我完全同意。

关于“在国外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能在读书后留下就牛逼”的观点,我自身是没什么优越感。大家在社会上混口饭吃都不容易,没必要各种秀优越感互相伤害吧。都说国外工资高,但你看看咱们爸妈和美国同龄的中年人,明显是咱爸妈更有钱啊,能支付我们出国留学的费用,美国父母都清一色让孩子贷款打工。所以啊,长久来看哪边工资高还说不定呢。

我觉得在美国找工作,与其说是看个人能力,不如说是看你学什么专业。美国这个opt政策的设计,就注定了大部分找到工作的是STEM专业的人。

于我而言,国外职场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当地文化、与人交际吧,越往上走感觉越强烈。我觉得这对于留在美国一辈子的人来说,都会是一个持久的、很难克服的瓶颈。

过几年我准备去迪拜看看。因为我觉得,青年人还是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结合起来。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我也很认同不能把鸡蛋全都压在美国的战略。并且,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历的人才又很少,所以我想去那里历练一下自己。

没想好回国后的职场规划。事物都在不断变化,静止是相对的。并且过两三年政策大环境又不一样了,到时候再说吧。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3

四大不过是职场跳板

它不再是一块金字招牌

化名:饭团


职业:四大


工作地:美国华盛顿特区


月薪:35000-50000人民币(税前)


我其实真没考虑过要在国外工作。在国外读本科时,为了申请研究生而找了份实习,这份实习许诺未来直接给我正式的工作offer,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就阴差阳错地开始在这边上班了。

最初觉得“四大”只是四大审计事务所,进公司才发现内部有太多的service line(不同部门和分工)。实习的时候被面试官忽悠,说内部调动灵活,其实内部转岗还是挺难的。当时争取这份实习时就面试了好几轮,学校的面试我错过了,于是就给了我一个电话面试,第二个是去到公司处。那会儿我才真正感觉不光是中国人,有那么多美国人也想进四大工作。

我很喜欢公司文化和环境,入职后发现实习生才是最舒服的状态。单纯的工作环境让人心无旁骛,而且我还能一直学习新的工作内容。但当比较全面地熟悉这个行业的工作内容后,我会觉得比较枯燥和无聊——这不是能干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对目前的工作内容不是很满意,我很想转行,但又不清楚之后具体要干什么,所以目前很迷茫。

国内外四大都一样,都不过是职场的初阶跳板,似乎并不是一块金字招牌。入职之后做到Senior跳槽,是最常见的情况,做到Manager转行也很平常。我认识一个姐姐在英国的PwC(普华永道),做了三年果断跳槽。这份职业比较常见的出路是在企业做accounting(会计类),如果想往咨询方向发展,还是必须有相关积累。如果你是留学生,身份受限更大,还得找到下家同样提供H-1B的公司。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4
“这是我领导的桌子”

我的工作状态非常简单,平时工作日9点上班,非忙季就6点左右下班,忙季时可能会11、12点下班,一周七天都扑在工作上。晚上回家一般会看综艺,周末也基本宅在家追剧。后来意识到这些或许太肥宅,目前正在慢慢改进,周末打算去近郊登山,平时迫使自己养成健身习惯。

关于留在国外比国内牛这点,说心里话,之前确实会有一些,比如“难道XXX不是在国外找不到工作才回国吗?”回国的话,通常家人会帮忙介绍关系,找工作不是个事儿吧。但从客观情况来说,这完全取决于你是否享受和喜爱目前你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回国后,从事一份你投入热情、又能做得很好的工作,就完全不存国内国外在哪儿更牛逼的比较。

国内有很多新兴发展的行业且市场正蓬勃发展,如自媒体、电竞等,这会比美国相对成熟的市场更具挑战和刺激性!都说时势造英雄,我更佩服那些在变化的时代里抓住发展机遇的人,那些是真牛逼、真有远见。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太可能,这里都是成熟的市场且按照既定轨道发展的人。当然如果发展得好,你能突破种族、阶级的天花板,那你也是真的牛。

我对这里的职场没什么吐槽点。只是我们同事间平时的small talk(闲话)比较多,文化背景的差异会显现出来,有些话题实在融入不进去,因为我没有类似经历。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在国内,我绝对属于话痨类型,不会让场子冷掉。

记得第一年在美国工作的忙季,那会儿忙得昏天黑地,又刚好赶上国内春节。我在深夜加班时尤其不能听那种想家、恋家的歌(《像小时候一样》)),不然真的会一秒哭鼻子。那一刻是真的后悔留在国外了。如果在国内我可以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备年货、吃年夜饭,而不是加班到凌晨,在雪夜里独自且清冷地开车回家。

我不是很了解国内的四大如何,但国内和英国都有加班费这件事。美国是合法没有加班费的,也许国内加班的小时数量多一些?但我们假期其实差不多,刚入行都是15天假。

你敢信我是个月光族吗?因为平时花销也是美金,且薪资相较其他行业并不高,所以基本维持生计,所以是真的月光一族(笑)。美国的税超高,按照工资来扣的话,虽说年底会有部分返还,但每月到手的数额不算太多。尤其是入职第一年时,我买了很多职业装、鞋子等,确实是为工作购置的行头,也是想彻底挥别学生时代。终于不用再花爸妈的钱了!

我跟朋友交流过,工资两周一付的话,前两周工资到手,马上还清信用卡,后两周款到账,马上交房租。剩余还要用于吃饭交通,而且饭菜都比国内贵,也不可口。尤其最近懒得做饭,经常在外面吃,钱根本留不住。但我今年开始在存钱了,关键时刻留存紧急预备金真的很重要。

我计划今年10月升到Senior后着手跳槽或转行的事,因为用Senior的职称转筹码更大。如果还留在本行业,我立志要把Senior级的35天年假全部用光。因为Senior责任更重、时间更多,很难用完假期。所以用完假期将会是我的目标。(我陷入长时间的沉默......这样的目标请给我来一打......)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5

个人能力与在工作地点无关

强的人走哪都强,弱的人到哪都弱

化名:Alchemist (炼金术士,我们这行的人专注用人工智能炼金)


职业: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机器学习工程师,国内一般叫算法工程师)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美国华盛顿特区


月收入:55000-70000人民币(税前)


我从没纠结过是否回国工作的问题。目前留在国外的根本原因,是与这里的世界观更契合,以及——在这里实现自身理想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与成本更低(以下省略10万字)。做一个阐述世界观与理想之间关系的逆推总结:

乌托邦<-人类从存量互竞争转变到增量共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技发展大时代<-用开源人工智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并以此协助监督权力机构以保障社会公平。

有生之年,我希望能为人类在此逆推链的最后两个节点中做出些许贡献。我目前的工作与研究看上去似乎能打个擦边球——人工智能在金融普惠与教育中的应用。

就我有限的样本观测而言,我认为目前美国的人际关系比国内简单,且在对个人尊重方面远胜国内。这使我可以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与事业,并与同事进行字面上更为直接的沟通,节省了大量处理人际关系的时间。出于历史的原因,我偏向于相信大多数外国人“与人斗”的能力要远远逊于东方人(样本来自于美国人与阿根廷人)。

那么,这算不算国外的优点呢?

对于追求简单直接生活的人算,对我这种有特定目标并能从中受益的人也算。而对善用权术与乐于经营人际关系,或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显然不是优点——你回国之后会真的too naive。有位朋友曾跟我抱怨说国外的生活无聊,办公室没有争斗、生活缺少波澜,发挥不出自己“与人斗”的能力。我拿不准这话的真实程度,但我十分怀疑如果他是我的同行——作为一名码农,能否在996的福报中分散出足够的精力去发挥这种“特长”。

996工作制当然是中美职场对个人尊重程度差异的经典例子。我目前在一家初创公司,尽管公司的生存与我的工作成功与否直接相关,但我从未遇到过强制或变相加班的情况,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比如项目近期要上线或是需要给客服做产品小样,我们才会自发加班。就连我的CEO在公司每周Happy Hour时,都会主动推掉客户的联络和业务事宜,他会说:现在是他与团队放松、交流感情的时间。

我其实很难想象,如果这样的CEO遇到不负责任又效率奇低的员工,公司会有怎样的灾难性后果。但我不得不承认,公司招人的眼光很准。他们招的第一个技术员工是对公司使命、业务都极为感兴趣的美国小哥。

这位美国小哥真正向我诠释了什么叫“Work hard, play hard”。他平时工作日即使是空闲时间也在研究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关的技术与市场资料,并乐在其中。而到周末,他就会去各种酒吧、音乐会放松,放松完了他又会继续研究公司的发展蓝图。冬天时,他还会专门请年假去很远的地方跟朋友滑雪。

不得不说,他工作和玩的效率都非常高。最让我吃惊的是,在我们向董事会成员做数据科学技术报告的前一晚,我们与董事会成员一起庆祝签下新客户在酒吧喝酒聊天,我凌晨12点就离开了,他一直跳舞喝酒喝到宿醉直到凌晨4点才离开。但第二天,他仍然从早上9点开始做了一整天逻辑清晰的高质量技术报告。

在这里,人生确实不只有996。在这里工作之后很难认同马云关于“996是修来的福报”这样的观点,但我必须认可,一个人拥有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太重要了,这样才更能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享受生活。

目前的工作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份工作是在领英上直接海投、接到面试并最终拿到offer的。这份工作的使命、内容、以及对世界可产生的潜在影响是我比较满意的。我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并建立一套可解释性强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利用非传统数据为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带来相对公平、无偏且合法的金融普惠——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银行账户,无法获得金融服务以提供他们做生意或是从事农贸活动的贷款。

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只有在像这样的早期初创公司,我才比较有可能通过自身对问题的拆解,进行研究、建模,并快速实现模型部署对现实世界产生direct impact(直接影响)。这样的锻炼机会在大公司中是比较少的——你可能要先做很多年的螺丝钉,即使你有博士学位。

与之对应的风险自然是巨大的。首先,一个早期初创小公司的失败率大概在90%以上,再者我在公司技术上就是lead,因为公司小,总共也没几个人。没有人比我更懂我们的模型原理以及支撑运作这些模型所需的各种底层技术。

此外,我没有任何具有丰富经验的mentor指导,对自己使用的各种state-of-the-art的野路子的稳定性抱有强烈的怀疑。由于小公司缺人,我不得不一个人分饰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甚至面试出题官等多种角色。至少对于职场新人,我相信这种压力绝对比在硅谷一般大公司的“养老式奋斗”大不少。

小公司的最大好处是能做我最为感兴趣的事情,并直接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世界。公司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内耗几乎为0(公司需要团结才能生存下去),没有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6
“办公桌比较简陋,大概就这样”

不满意的地方当然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满意的——薪酬方面。虽然自身感兴趣的方向正好处在了猪都能飞的时代风口,从而获得了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薪酬,但若在行业内进行横向比较,拿的还是太少了。如今我仍然很懊恼自己没用competing offer去充分negotiate一个更高的起薪。

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而公司也因为行业性质并不太可能上市,所以我获得的那些少于个位数百分位的股票并不足以在公司将来被收购后让我实现财务自由。只有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才更有机会抵达诗和远方。

我在国外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就是忙碌、积极、充实。周末在拖延与颓废中挣扎:大部分时间瘫在床上,偶尔沉迷电竞与塞尔达荒野之息,偶尔出行,或是学学新技术。

“在国外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能在读书后留下就牛逼,某种程度上比回国工作的人强。”我认为此观点在不进行严格定义、控制变量以及分类讨论的情况下,没有多大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留下与牛逼之间或许在数据上存在某些统计上的相关性,但是没有因果关系。我认为更多时候,强是一个人的固有属性,大多数强的人回不回国都强,弱的人回不回国都弱。

同一专业或行业,大多数有选择权的人、比没得选的人可能更有具实力或运气。比起回国工作的同学,我当然在某些方面有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不是觉得自己比回国工作的人强(我有不少能力强的同学其实在美国有offer,只是出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回国就业),而是比他们多那么点干自己事情的空闲时间、或是生活时间。至少要不要996完全是我自愿决定的,没有领导压力,也没有peer pressure。

我很羡慕国内的小伙伴能吃好喝好,尽管他们享受娱乐生活的时间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事实上,虽然因为身份的问题,现在留学生在美国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了,但很多岗位的竞争程度可能不比国内。不论回国与否,你只能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在国内外找工作变得相对容易。

在国外工作,最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是语言。除了技术与专业上的表达,自己仍然不能将英语用的像汉语一样6。再加上自己不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很有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语言差异可能是我给自己设的一个限制,事实上我愿意积极想办法进步的话,很有可能把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变得很强。

据我观察,回国的留学生内心会给自己设限。选择回国的人常说,在美国发展会有“职场天花板”,因为我们不是白人。但其实自己的水平与发展轨迹应该什么样,自己内心是最清楚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个人最终都会遇到自己的天花板。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层天花板并不是由人种决定的,而是由自身能力决定的。除非你的目标是作为外国人在美国从事政府工作,或是竞选美国总统。

所以“天花板”这个概念,很多时候是庸人自扰。假如你真的在美国触碰到了属于亚洲人人种的天花板,那么我认为你应该已经足够成功了。这时不管你是回国、还是自己在美国创业,都是有效突破你现有瓶颈的方式。至少在科技相关的行业,我已经遇到过好几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来美国留学,当上美企高管,最后离开并自己创业成功,实现财富自由的例子了。

至于槽点,在大公司可能会有更多吧,小公司是感受不到什么奇葩事件的。我之前的CTO在某大厂就职时,遇到过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有抑郁症的大姐,仗着这点做事效率极其低下,然后公司和团队因为法律原因都不敢动她,甚至不敢在她的performance review上给出不好的评价。

我感觉自己是条善于空想,并患有重度拖延症然而不得不为生活奋斗的咸鱼。近期的计划尤其充实:想做各式各样有趣的人工智障发到github,想做人工智能各方面有趣应用的教学视频,想健身变回当年刚来美国的体重,想写科幻小说,想在B站当游戏区/音乐区/鬼畜区/美食区的up主,想吃遍DC好吃的餐馆……然而因为重度拖延,估计只有吃能实现。

当感觉时机成熟,机会合适,我会有归国发展的打算。但我的思想形态其实更偏向于一个“世界主义者”。只要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我本身不是非常在乎未来具体在哪一个国度发展,但显然国内的美食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项。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7

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留不了就回国呗!Nothing to Lose

化名:尼古拉斯-你猜


职业: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


工作地:美国华盛顿特区


月收入:35000-40000人民币(税前)


我是一个很佛的人,到底能有多佛?一人吃饱,全家不愁,随遇而安的心态更多吧。

我当然纠结过是否回国的问题,但一直较为坚定的想法还是先努力留下来找工作,攒攒工作经验,这样其实多了一种选择,即无论留下来还是回国都可以。

选择留在国外的原因还是不少的:第一,国外比国内更能锻炼自己。回国的话,想家了随时可以回去,遇到了困难会有人帮着一起解决,但在国外什么都要靠自己,挑战性大大增加;第二,我享受自己掌握主动权的人生,这是我认为的自由。回国就会面临被各种安排,你懂得(笑)。另外就是可以增强各方面技能,比如持续稳固英文能力,环境是天然的。

在国外,肉眼可见的优点很多啊。比如很好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性),我接受不了国内的996,真吓人。再比如放心的食品安全和令人心情愉悦的空气质量,这边的人心性单纯,生活简单,但,无聊也是真的。其实你很难衡量生活在国外、国内,哪种生活成本更高昂。国外虽然有汇率,但我们拿美金过日子。我常听国内的朋友说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租房成本太高,至少令我望而生畏。

我的第一份工作找的很顺利。当时海投简历,这家HR回复了我,说看到了我的简历,问我是否愿意尝试这个岗位。我想的是,反正可以多一次面试经验,那就试试呗。正好这个岗位的前一任跳槽了,就空出来这个位置,我就接了offer。

我对DC太熟悉了,我不愿离开这里。这份工作是在给美国政府的统计局打工,DC的政府部门大楼都长得差不多,建筑风格古朴、宏伟、敦实。每天穿梭于这些恢弘的历史建筑,两点一线的工作节奏帮助我很好地完成了学生身份的转变。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8
“这样可以吗?收拾了好半天......”

总体来说,第一份工作还算可以。平时工作不是很忙,你不要YY说统计学的表格、公式、数据这些很难,但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你也可以上手,毫不胆怯,因为这类工作具有比较高的重复性。

也许这份具有社会调研性的工作更适合你这样的文科生?比如调研男女性职场平等问题,我们经常请女性员工来这边聊天、做样本调查;比如种族问题,黑人、亚裔就会成为重点询问对象,社科性很强。之后再跑数据、分析,最后出现在某个国家级报告里。

所以技能上的提升我认为比较欠缺,并且薪资不太高,我不满意。但这里的同事真的是太好了,大家都很照顾我,而且老板不会天天盯着,有空闲时间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工作日时,我每天早上九点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五点出头到家。晚上会随便吃点儿,想做饭就自己做,不想的话就去food court或超市买点吃的。然后处理下杂事(如果有的话),看会儿东西之类的。周末的话,在家瘫、去超市、跟朋友出来约饭,或者飞去找异地读博的男票,说到这个真是伤不起。我工作、他读书,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留国外工作比回国工作的人厉害?我完全没这种感觉,身边好多朋友回国进大公司,感觉他们真的超厉害,挺佩服。我不知道回国找工作是否会容易,没实践过,确实不好评价。但或许容易些吧?至少身份不是问题。

我在国外最难、最烦躁的时候,大概就是想跳槽结果一直没有成功,还有身份问题的老梗,横梗在所有的决策面前。但从未后悔留下来,留不了就回国呗,nothing to lose,还能咋地。

近期希望h1-b早点被approve,跳槽一切顺利,去自己想去的公司和城市继续佛。未来有归国打算,但近期不会。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9

亚裔晋升是国外职场避不开的坎儿

有时还真不如印度人

化名:神秘的H


职业:咨询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DC纽约双城


月收入:65000-85000元(税前)


关于是否回国工作,我考虑得比较清晰,那就是毕业后决定在国外工作先一段时间,等到有合适的机会再回国。

原因之一是,我做的行业整体在美国相对超前,从金融机构监管角度,美国比国内严格很多,用到的很多监管思路也是国内监管机构正在学习的方向。所以我想在美国多了解,再看哪些可以真正与国内接轨。

其次,我已经适应了美国,当然包括这里的空气(笑)。多年的留学经历让我在异乡拥有了很多好友,回国可能还会断档。所以就算不回国也没有落差感。

从工作环境来说,美国对Private Life(私人生活)极为尊重。虽然我的生活重心也在工作上,但我非常需要个人生活的时间。国内的休假也容易变成“假休假”,即人不在工位上,但远程依旧在工作。在国外,只要休假跟领导示意并征得同意,你的休假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这点特别拎得清。于咨询行业而言,国内外工作强度都很大,所以工作时长这方面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的这份工作是校友推荐的,很幸运。我从研究生的第二年开始找工作,当时一方面对金融监管方面很感兴趣,另一方面有校友在目前的这家公司工作。我同时在学校法学院修了课,与行业有更专业的接轨,领英上也有推荐,自然接触到了公司高层,算是比较容易地拿到了offer。

我对工作整体比较满意。因为咨询最常做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学到的东西不一样,一直能有获得上的新鲜感。但出差很频繁,在DC(华盛顿特区)和纽约之间来回飞,生活状态很累,但也算有意思吧。

你问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啊,我给你描述下今年5月份的行程吧。我住在DC,但每周的工作日都在纽约出差,等于说周一到周五都在纽约,周六周日一般去不同的地方。第一个周末在波士顿参加同学聚会,第二个周末飞到伦敦见家属,第三个周末去芝加哥找朋友玩,第四个周末回到DC。

纽约现在是芭蕾舞巡演季,因为小时候学过芭蕾,一般每周末都会去看表演。另外每周再抽1-2个晚上坚持运动。晚上工作时间有随机性,有时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倒也还好。如果周末回DC,会跟朋友见面吃饭,天气好的时候爬爬山。极速穿梭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因为工作日都不在DC,周末见一见,周一又飞走。

我完全不认为留在国外工作比回国工作有优越感。回国的同学应该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本身出来学习就为了回国发展;第二种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第三种是美国有合适的机会,但由于地理位置、薪酬等因素的不匹配,最终还是选择回国。所以,我认为选择在国内或国外工作的人,在抉择上没有区别。我留在美国是因为想做的东西在美国更好更有利,更能提升我自己。况且还有校友推荐,我很幸运。

常跟国内的同学探讨,感觉国内工作其实比国外挑战性更大,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探索,找到匹配中国的发展路径。而这些大部分在美国已成型成熟,某种程度上不需要做太多探索。所以在国内工作,同一领域内或许人的成长性更大。如果纯论成果,国内成果更大。但从规范化角度,美国要比中国规范很多,在国外积累的基本功也会更扎实。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10
“可以把电脑屏幕上的内容打马赛克吗?

在国外工作最需克服的困难,是对亚裔的偏见。亚裔女性稍好,而对亚裔男性的偏见是肉眼可见的——只会闷头干活儿,领导能力差,这点跟印度人比都会差很多,所以晋升过程中阻力很大。通常来说,亚裔男性在基础性行业或科学领域会做的不错,可能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向上晋升的可能性比国内小很多。

美国是提倡男女平等,但美国真实提供给女性的工作机会,并不会比国内多。若对比国内外男女高管比例,中国女高管比国外女高管比例高很多。我还看过一个调查,提出男女薪酬差异正在变小。看似是变小,但如果看男性女性薪酬的中位数,女性比男性少40%。意思就是,在同岗位,男女薪资差异减小很多,但当晋升男性或女性,在这些上的考量会偏向男性,女性处于不利地位。

这在美国相当普遍。当女性被升职,要被考虑的因素会有很多,要怎么跟老板协商拿到更多的薪酬,这些东西并不是透明的。不过国内也一样,薪资不透明是两边共通的问题。

美国是多元化国家。在公司工作,有很多不同种族的同事,会看到很多抱团现象。印度人、中国人、墨西哥人都抱团,所以自己去适应和了解跟不同种族的人共事的习惯,人际交往很多元。我们公司美国白人男性偏多,很多大公司都是靠不同种族人群之间的合作才能取得共赢。

未来计划还在考虑中,近期会看下有无其他合适的工作。我必须吐槽一下美国工作签证、绿卡这些政策,导致没有办法灵活换工作。这层天然屏障在国内不存在。如果我在美国想跳槽,但签证不支持,这些问题也非常限制个人发展。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11

4月份因公差回了一趟美国。

回到熟悉的费县,和依旧驻守在他乡的好友吃饭,大家的眼底早没有十几岁留学时的懵圈和生怯。嘴上说着好久不见,正如我好奇他们的工作经历一般,他们也在好奇我的工作感受,估计内心还寻思着:目前中国的人才市场需要怎样的应聘者?到我回去的时间了吗?

虽说各位都是国外生存的老司机了,但每个人的变化却很难察觉,此处我特指“步入职场后被工作摧残的年轻群体所被迫做出的改变/妥协/沧桑”,国内职场突然风靡起“丧文化”,社畜遍地,自嘲起来乐此不疲,毫不手软。

反之,我明显感受到留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们对未来图景更加充满想象力,跟毕业前没差别吧。他们当下生活的常态是安稳、规律、易自足,展望未来时姿态也是轻盈的。所以当我们共同谈到“迷茫”这个词,基准线是不同的。

对留学生来说,到底选择在哪里发展更好?

两年前的我笃定回国好,捧着一颗炙热的心踏上故土,立志大展宏图。但我愈发模糊界限,我回答不了。当自己的摸爬滚打接上了更多的地气,我突然觉得,国外的生活把“国家”的概念放大了,而回国后这个概念随之变小了。自己当初应该选择更舒服的方式活着啊,小资的、清闲的,毕竟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成功吧。现实生活里的种种像在不断撕开真相,消耗着某种燃烧的理想。

但纯粹的文科生在国外发展是真的很难寻到前途啊。我总能归顺到认怂且认命这一步。胡言乱语到最后,我诚挚感谢这几位大学时代的好友,你们的经历给我疲惫生活带来莫大的平静与鼓励。

留不下来 就是没出息!留学生回国就是loser么(组图) - 12
图片系列“感知孤独”来自微博。办公桌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 留学生移民回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王先生
王先生 2019-07-21 回复
是走是留,个人选择,也是有条件的,不能一概而论,此话题无聊!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