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4日 20.6°C-23.3°C
澳元 : 人民币=4.54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VC黄金十年过去了,可能要从“撒网捞鱼”变成“钓鱼”,下一个十年怎么办?

2019-09-25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VC黄金十年过去了,可能要从“撒网捞鱼”变成“钓鱼”,下一个十年怎么办? - 1

2019年,国内的VC/PE行业几乎遭遇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据华兴资本披露的一组数据,2019上半年相比2017年上半年,VC/PE募资额下降了75%,总的投资额下降了85%。这个变化堪称“断崖式下滑”。

那么,VC/PE的黄金十年真的到头了吗?他们应该如何适应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近日在“2019全球资产配置峰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经纬中国是一家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耕耘了11年的一线投资机构,自2008年成立以来,共投资了500多个项目,其中超过50家已成独角兽,超过20家是超级独角兽(估值30亿美金以上),滴滴、饿了么、陌陌、理想等都是他们的投资案例。仅凭陌陌一役,经纬中国就赚取了10几亿美金,回报超百倍。

经纬中国的成绩是中国VC/PE行业黄金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万浩基分享的数据,从1996-2017年的21年里,美国出现54家超级独角兽,中国则创造了76家超级独角兽;过去10年,中国创造的超级独角兽有50多家,数量是美国的2倍。

“过去十年确实是一个黄金十年”,万浩基称,未来十年没有这么容易,百花齐放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有很多low-hanging fruits的年代可能也快过去了。他认为,下一个十年投资人需要做出改变,“变化是这个行业里的一切。”

在过去的黄金十年里,经纬中国是如何适应本土市场,成为今天的经纬中国的?下一个十年,经纬以及整个VC/PE行业需要怎样去适应新的趋势?

如下是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演讲实录及现场问答(经全天候科技整理并稍作编辑):

主办方开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话题——中国VC投资的黄金十年和未来之路,这件事情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对于我来讲,我讲不了任何宏观的东西,我只能讲微观的东西,我带来了很多的数据可以给大家分享。我们经纬怎么样在过去的十年或者十一、二年中,我们怎么样去看待,或是经过整个中国的新经济的发展,还有新经济在未来的十年,我们怎么样去看中国的一些投资机会。

01

VC在中国市场的黄金十年

30分钟(演讲)只有一个图,这个图,我们每一年都做,先说说这个图该怎么样去解读。

VC黄金十年过去了,可能要从“撒网捞鱼”变成“钓鱼”,下一个十年怎么办? - 2

这个图把所有过去20年跟新经济相关的、互联网相关的超级独角兽把它全部列出来了,每一个球的大小代表这个公司的体量,所以你得到美国的Facebook、Google、亚马逊很大,中国有腾讯,阿里巴巴,(时间轴)上面是中国的独角兽。

这个图的维度是从1996年到2017年,也就是过去21年发生过的事情。球放在哪个地方,代表这个公司在哪一年创立的。这个球有一个简单的bar,我们只是把超级独角兽列出来了,所以最低的估值需要30亿美金。如果再把它压缩到20亿美金、10亿美金,画不下来,太多的公司了,所以我觉得这个bar还要再抬高一点点,有可能明年再做(图),我们要(把估值标准设置到)五个B(billion)了。

Anyway,30亿美金以上的超级独角兽,这20年里面,美国的加起来总共54个公司,就等于在20年里面,美国创造了54家超级独角兽。同样的在中国,20年里面,球很多,有76家。我们可以看得到,从(超级独角兽)数量上,我们已经超过了(美国)。

这个数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客观的一个数。原因是什么?第一,美国的公司,他们喜欢把所有的业务都放在自己的平台上面,所以你看到Facebook是一家这么大的公司,亚马逊是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可是,中国的企业喜欢在金融跟财务里面去做一定的操作,所以你可以看得到,有阿里,也有蚂蚁金服,也有一大堆的各种各样的大公司里面spin-off(衍生出来的公司),腾讯里面可能有十家是spin-off的,从音乐到跟它有关的富途,再加上阅文等等,所以,如果你把这些大公司的spin-off减去的话,中国(超级独角兽)不是76家,应该是在60家左右。

所以,60多比50多,如果从数量上(看)的话,我们20年创造的超级独角兽已经超过美国了,这个是数量的维度。

数量以外,我们把所有的超级独角兽的市值加起来看一看。美国54家加起来是39100亿美金,3.9个trillion(万亿)美金。中国76家加起来是2万亿美金,2个trillion,所以尽管我们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在体量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可能是60%的差距。

我们需要更加多的时间去培育新经济的公司,让他们成长。其实我们已经很靠近了,这个有数据来证明这件事情。

我们再把这个东西的维度再把它切开,中间这里有一条线比较有趣,2008年,画条线的原因是因为经纬中国的成立是在2008年,也可以简单地把过去20年拆成前十年和后十年,我们再把前后十年来去对比一次。

在我们过去十年中,中国创造了50多家超级独角兽,前十年只有22家,美国前十年是33家,反过来说,在最近10年只有20多家,所以我们在(近10年)数量上是它的两倍,超过美国。我们再把(中国的)50多家跟(美国的)20多家(体量)加总,上面是8000亿美金,下面是6000亿美金。

所以近十年来看的话,中国在科技层面上,在新经济层面上,从数量、体量、发展速度上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每年画这个图的时候是挺头疼的,因为没位置,放不下,就蚂蚁金服一出来1500亿美金,然后现在的头条(字节跳动)又是这么大,去年拼多多还没有这么大,现在是200亿美金(市值)。

所以在最近这十年,中国对于互联网,对于新经济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非常黄金的十年。经纬中国也是比较幸运的,参与了过去十年的发生,在这里面的话,我们也投资了很多的公司,包括滴滴、饿了么、VIPKID、小鹏、理想等等。我们在过去十几年投了500多个项目,有超过50家是独角兽,超过20家是这个系列的超级独角兽,所以,中国的过去十年确实是一个黄金十年。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其实有第二个图,我没有带上来。我们尝试也画了另外一张图,就是把十年作为一个轴,把中国的、刚才所说的超级独角兽,用同样的一个方式,30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把它市值加总。从这里一直画上来,到终极目标现在是多少?2万亿美金。十年之前是多少?200亿美金。当时,可能就十家上市公司,加起来可能就只有200亿美金,所以在近十年里面,基本上这个行业(市值)翻了100倍。

这不能说经纬有多厉害,我觉得是我们都在这个大的浪潮中享受到市场的变化,同时享受到新经济带给我们的冲击力,同时,从金钱、基金、估值、回报、个人领域都能来到一个新的台阶。

02

相信中国新经济的未来

我觉得,这是中国的未来,也是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的动力,很有可能就是这些新经济的企业家能够去带动未来的中国。近十年我们已经证明了,所以继续下去的话,我只看得到这件事情在继续加速。

为什么我一直在说我们在讲的这个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因为很多时候都有LP会跟我去问,你们会不会担心经济的发展如果慢下来怎么办?如果大家都受到影响怎么办?

我可以用另外一个维度来去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早期的一个机构投资者,我看的不是GDP的发展,是新经济在GDP里面的占比的发展,这条线从来没有慢下来。

移动支付也好,电商也好,各种各样的新经济的发展,10年、20年前占的比重可能是接近于零,到今天可能有15%、20%,未来很有可能是50%,所有东西都跟科技相关,所有东西都跟互联网相关,那这条线只要持续性的发展,这条线只要持续性的不慢下来,对于投资者、对于我们、对于创业者来讲,它都会永远可以享受得到这个市场红利。这个我还是非常相信的。

我们在微观层面看,是否大家点外卖的次数多了、是否大家用手机买菜的次数在增加了、是否大家现在都不去电影院买电影票了,都在网上买了?这些是我唯一关心的事情,这些事情到最终有可能从0到20%到50%到80%,终极可能是100%。

只要把我们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个维度的世界里,其实我还是非常相信经济发展会非常快,同时也会很多的机会可以给到我们去投的。

03

经纬中国是如何炼成的

经纬中国或者是一线的机构在这个市场的环境中,我们怎么样去生存,是怎么样去做的?

我们作为一家扎根在中国的VC,我们的打法是否也要跟我们国外的同行会有不一样?这个是我们也在每一天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你可以看的到,美国的VC基本上都是非常小的作坊,他们就募一个3亿、5亿、6亿美金左右的一个基金,两年、三年慢慢地投,里面只有合伙人,没有小朋友,没有analyst,没有任何research的部门,没有投后管理,他们就每一天在里面去钓鱼,当然经过他们的经验,能够钓到非常多的大鱼。

为什么我们跟同行的打法都很不一样?其实你可以看到,我们公司的投资部,最高的时候有接近40人,我们还有80个人的投后管理的团队,包括我们的PR、GR、HR各种各样的维度,在帮我们的portfolio(被投公司)发展,打法完全不一样。我们目前有接近120个员工,经纬的美国(团队)可能不到20人。

这个大的差距在于哪里?我觉得两个,第一个,美国的超级独角兽很稀缺了,所以他们只能钓鱼。在中国,你可以看得到,我们在这一片地里面,我们在做什么?在捞鱼。我们撒网了。你可以看得到,如果我去钓雨,我可能钓到一、两个,可是如果我的战场拉大一点,我把网放下去,然后我投的更多,我在今天就能赢得更多。这件事情在过去十年的中国确实是这样的发生。所以你可以看得到,每一期在国内的基金,他们拥有的员工都比他们的美元基金的对比公司还多,我们投后服务的、我们的投资的数量都比美国多,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市场是在这样的年代。

第二个区别,在美国创业跟在中国创业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在美国很简单,所有东西阳春白雪,把一个产品做得好,有用户去用,然后去投点广告,然后这件事情结束了,Facebook就这样起来的,没有别的。

可在中国市场真的是完全不一样。首先,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只要有一件事情是proven to be 有可能是一个大市场,你就会看到最少20个、最多2000个竞争对手在你面前出现,你就要在战场上去把所有人都打下来,所以创业者的竞争格局跟美国是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在中国做投资的时候,投后的管理这么重要,可能我们投过的公司大家都知道,投后的部门能够赋能给到我们投资的企业,他们能够百分之百的专注把自己的业务做好,其它如果真的是我们能够帮得上忙的,从招聘到公关等等,我们都在帮他的忙,让他在各种各样的保护中能够在战场里面打下来。

所以为什么我们过去在公司里面投后部门是比投前部门还多了这么多的人,也不是我们想要,如果你要去赋能给到(被投)公司,你就需要去多维度地给他们建议跟帮助,这是第二个区别。

还有一件事情很关键,作为一个VC在国外也是很简单,你非常阳春白雪,如果去投项目,经常喝个咖啡就搞定。在中国可以吗?不一定。因为同样的,竞争也非常的厉害,就像我们这样类型的一线的机构,在中国最少20家,然后还没算上人民币基金,还没算上人民币基金能够投出来的金额可能比我们所谓的美元基金还更多。在充分竞争的一个环境中,我们怎么样去脱颖而出,单做投资够不够?可能不够。

企业家在选择不同的人的钱的时候,其实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的钱跟别人的钱是有区别的?钱是最难去区别的一件事情。那我怎么样可以把经纬的钱去做到跟别人的钱不一样?单做投资肯定不够,单是一个合伙人的业绩不够。公司是否要做更好的品牌,我们是否要做更多的配套服务,我们是否有更多垂直领域的一些东西,能够让经纬在今天站出来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充分的竞争,我们在过去十年,在简简单单经纬的美元基金,我们也孵化了很多的垂直领域(的业务)。

比如经纬出行,带着CEO在外面玩,这个是深度交流的一个方法。我们有一个很强的(微信)公众号,在传达我们的理念跟信息给到行业里的人,也是这个行业里面应该是读者最多的一个公众号。我们最近也在办亿万学院,我们自己也在做一个MBA的program,也是同样希望用我们的方法去赋能,给到行业里面的创业者,让他们有不同的维度,不管是我投了他,或者我没有投他,都可以参加我们的program。当我站在一个创业者面前的时候,令我的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在经纬的第一个基金,我们六个人拎着包,办公室都没有,还不要说投后,还不要说什么亿万学院跟其它,如果我们还是以同样的方法,用非常精简的人手、方案去做投资的话,今天我觉得我们也能赚钱,可是在行业里面肯定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经纬。

2009、2010、2011、2012,我们基本上在每一年整个公司都做了比较大的一些变化。比如,在2009年,我们应该是行业里面的第一批去系统性地招聘很多行业里面的产品经理去做我们的投资经理,当时候大家都在想,做VC的话最好是读MBA,然后投行出身的人,可是很多人没想过你应该去用人海战术,你应该去招聘一些更懂互联网产品的一些人过来去帮你做投资,所以在这一波里面,他们就帮我们抓到很多早期的一些项目。然后,微信公众号起来的时候,我们也是第一个把我们的PR,把我们的公众号做到行业里面不能说最精彩可我觉得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公众号,把我们的品牌、我们的信息能够传达给我们想要的创业者。

我们还参与了《燃点》,大家可能都看过这部电影,也是经纬跟我们的投资方一起去创造的一部电影,目的也很清晰——我们希望把真实的状况给到这个行业里面的每一位创业者,让大家都知道创业有多难。最近还有一部新的电影可能大家都应该听过——《Free Solo》,是美国攀岩的一个电影,我们也把它拿过来到中国上映,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也跟创业非常相关。

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今天如果你不做,在中国市场根本也不能提升。

未来还有什么东西要变,你去问我,其实我不知道,可是我一定要去看这个行业里面的发展。 

我昨天在做这个图的时候,还在跟一个同事在聊,如果这50家(超级独角兽)公司里面有20多家都是大公司的spin-off,腾讯的、阿里的,我们去做早期投资,我们还能参与吗?我们总不能出来投一个三百万、五百万美金给他,这一类型的公司一出来起码5亿到10亿美金的估值,可是如果你不参与,你在这里错过了起码30%的超级独角兽,我们该怎么样去变化去配合市场的发展?是否我们应该去募更大的基金?是否我们要去尝试去做更大的A轮(投资)?

当时候大家都在怀疑,瓜子二手车出来的时候,CEO杨浩涌是以前赶集的CEO,他(把赶集)卖给58之后,创立了瓜子二手车。A轮的时候,就是10亿美金的估值,如果你只投三、五百万的话,你根本在里面赚不到钱,所以我们咬咬牙也在里面投了好几千万美金,可事实也证明,他今天是一个95亿美金估值的公司,就证明了我们从10亿美金开始投,我们还能拿到十倍的回报。那是否代表我们每一家都要去投呢?那也不一定。

可是如果经纬在行业里面不变,我们不把基金的feasibility做大,我们不定期去开一些可能相对比较贵的项目,可是贵他们也要瞄着一个非常高的天花板去做的话,我觉得可能会错过很多项目,如果我们还在管理一个两三亿美金的一个小基金,我觉得也OK,可能大家都能赚到钱,可是这一辈子就错过这里50%的项目,因为没有能力去那样去投。

所以变化可能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一切,我们也希望一直跟着这个行业里面去变化。

04

黄金十年过去了,下个十年怎么办?

讲回这个主题的第二部分:我们怎么样去看未来的十年?

我个人觉得2019年确实在整个行业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今年很多的人民币基金他们都募资越来越困难,这是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业绩回报,liquidity(资产变现能力)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我先不来去纠结它的原因是什么。可是百花齐放的这个年代已经过去,这是第一个点。

第二个,以前这个行业里面看起来有很多超级独角兽,看起来有很多的low-hanging fruits(唾手可得的机会),这个年代可能也快过了。以前其实做投资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没有多难,其实还是就一些很核心的东西去投,打车、外卖、送菜,这些东西从我的维度来看都是low-hanging fruits,都是很清晰,你可以看得到都是十亿、百亿美金的一些机会。这样类型的机会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会越来越少,就不会再有闭着眼睛投一个咖啡厅能变成50亿美金这么容易了,在过去十年确实有很多这样类型的一些的机会在发生。

未来十年,可能我们最好的日子也过了,我们也要去考虑,对于基金来讲,我们需要去做什么样的一些变化?

2007、2008年随便去投移动互联网,然后后面去投O2O,然后再去投AI、再去投金融,闭着眼睛都是独角兽,可是未来十年没有这么容易,未来竞争没有这么多,钱没有这么多,后续的融资肯定会困难,同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简单的low-hanging fruits给我们去抓,可能需要去花两三倍多的精力去找一个公司。

那我们该怎么变?

是否我们也需要去重新再考虑,从经纬的角度,从基金的角度,我们是否要从我刚才所说的以前捞鱼的状态慢慢萎缩回来,我开枪的数量要降低,我要去把我的bar提高,然后可能投资部的人不会增加,可是投后部门的人要继续增加去赋能给他们做更好,挑最好的公司来去投。

这种类型的变化,你今天问我,我也不会有太多答案,可是这个行业里面永远都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明显可以看得到,第三个十年可能没有前面的十年这么容易,我们也需要在里面去做一定的一个改变。今天就分享这么多。

05

Q&A环节

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创业跟投资人不同的视角,关于创业我的理解是在专注的赛道上做一些灵活选择,每隔一段时间要很专注,但是走不通的话要灵活的去做一大变。

投资人的话实际上是在灵活当中去选一些专注。站在您20多年的投资历史当中,您关注的行业、聚焦的行业是怎么选择的?一旦到了某些行业,就我们说传统一点行业,不是说互联网赋能或者说技术赋能的话,关于本质的行业的专注度,作为投资人的话,以后的发展,我们怎么理解?

万浩基: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可能确确实实是需要不停的,我刚才一直在说一个字要变,我刚开始去做投资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移动互联网,也没有AI。那时候都是网站,你在每一个年代里面,我们作为一个VC还是需要去不停地学习。在你不懂去投这个领域,你必须要阶段性地在里面非常专注地去看它,只要你看到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维度的、一个非常大的机会的话,对于我们来讲什么都要去学,这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可是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

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在过去20年里没有出现过芯片公司的大规模的爆发性的发展,可是最近两三年,行业里面新开的公司有一大波出来,我们经纬也投了,开始我们也完全不懂,可是你必须要在这个行业里面去学习,然后去挑。我觉得这件事情有一个好处,讲到底我们还是在投人。

我觉得95%的成功与否还是跟人相关,王兴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在做美团,可是只要你投到一个有能力、靠谱的人,在一个非常大的行业里面去发展,他还是有机会可以去做出来的,可是阶段性的来去研究一些新的行业的发展,我觉得对于我们做投资是必须的。

问:你提到经纬的投后管理。我个人理解,企业家有时候他的沟通是比较定制化的,站在你的角度,对于企业家定制化的需求,然后再反馈到机构的投后服务部门,效率会不会不够高?

我一直在思考投资机构未来能做什么样的产业,教育培训其实是很大一个产业,投资机构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和人脉可以做一些这种产业的布局,不知道你怎么看?

万浩基:投后跟投资肯定是不能切开的,两个环环相扣,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的投后如果不帮忙的话,公司就死了。

我可以举很多例子,今天任何的公司都有非常多的竞争对手,就算你不在行业里去打仗,他们也会去打口水战,他们也去打媒体战,他们也打融资战,他们也在打各种样的战。这件事情,我们的投后都会在不同的维度来去帮他的忙,有时候可能是一条媒体报道会影响一个项目的融资,如果你没有把这件事情管理好,有可能几亿美金就到不了手,那你的竞争对手就超过你。所以这样类型的维度的投后,我觉得是两边磨合的过程,肯定不是CEO要求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去做,我们只是在凭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可以看得到,哪一些东西对于公司来讲很重要,我们在非常重要的一些维度里面去帮他们忙。

可是,投后其实对于我们来讲都只是赋能,因为没有一个(投后)公司的业务能够比我们投到一个好的公司赚的钱还多,所以这些东西只是在我们的投资的后面去赋能,能够让我们投到更多这样类型的超级独角兽,它要不要去出来单独做一家公司,对于我们来讲,老实说不care,可是我们希望他们做得好,他们如果做的不好,我们就不能赋能给我们的公司去抓到更加多的超级独角兽。

问:现在中国一些互联网巨头,比方说BAT,包括TMD,他们的产业投资也很强,有更多的资源去做很多事情。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即便一线的VC也只能是二流的钱。你怎么看现在的竞争格局,以及未来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对于VC生存空间的挤压?

万浩基:我们先拿数据说话,这个图里的圈,大家可以尝试数一数,BAT参与了多少家?一线的基金参与了多少?什么是一个一线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帮到的忙,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晰。BAT跟TMD现在的战略投资部肯定是很强,可是我觉得有两个大的缺陷,他们今天可能不一定能够像我们这么早期的去赋能给到公司的。

第一,他们其实每一家的体量已经非常大了,尤其是腾讯、阿里巴巴,他们以前也会去做早期的投资。现在对于他们来讲,如果不是一个10亿美金的独角兽,我都看不起你,因为that's move the needle,帮不了什么大的忙,最好你证明了你是一个超级独角兽,然后到最后一轮的时候,我让你去站队。

这件事情在过去的五年里面变化非常的大,因为我们在过去确实有一段时间跟他们非常多的竞争,可是,他们也慢慢可以看得到,第一他不能把所有公司投下来,第二,他投了他可能如果投错了怎么办?不如等这些公司真的长大了之后,需要他们过来跟我站队,而不是在早期A轮、B轮投一个公司,然后(万一)投错了反而变成了他们的一个缺陷,所以这个是我觉得最近这五年比较大的一些变化。

同时,我觉得我们能够赋能的维度跟他们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应该更加多的是从流量、管理、operational的一些层面可以给到被投公司。我们的赋能,我们的投后其实从来都不管他们的(具体)业务,因为我觉得一个牛逼投资人,就应该让他(创业者)有去做业务的能力,我们帮他的忙,全部都是他在业务边缘上,可是都是跟生命线有关的一些东西,我们会在这些维度来去帮他。所以这个层面上,我相信肯定是更好。我们更加多的是在关键的维度里面去帮他募资,帮他做上市的流程,帮他去在公关等层面上去做好,而不是给他导导流这么简单。

问:在上面提到的经纬投过的这些独角兽中,哪一个是你觉得最感到骄傲的一个?

万浩基:最感到骄傲的我们就一个维度——赚钱最多,不是估值最高,这两个维度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经纬的历史里面,到今天,帮我们赚钱最多的是陌陌,我们1000万美金投进去,最后退出了十几亿美金。

我们在陌陌里面赚的钱比在饿了么、滴滴加起来都多。我觉得这个维度是很简单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为了我们的LP服务,他把他的钱给我,然后我把它用最快的速度放到最大,这个是终极的结果。

很多人都觉得VC投资等于TMT,等于高科技,其实这件事情不一定是对的。从我今天的角度来看,投科技只是可以赋能发展更快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在今天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执行力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科技。有很多的线下的公司你都不能想象,我们没有投的像瑞幸咖啡,他就靠一个执行力去开几千家店,这个也是能力。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去投一个科技公司跟投一个养猪的没有区别,(关键是)谁能把一块钱用最快的速度放到一千块钱,你可以用科技去做,可以用执行来去做,可以用创新来去做,都能。

最近大家都应该知道便利蜂,这家公司它的创始人是之前去哪儿网的CEO庄辰超,现在我们发现有一大波这样类型的CEO他们都回来去做线下,去做零售,去做品牌。原因是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才是大生意,才是大家伙。想一想,星巴克在美国全球星巴克的市值是800亿美金,大家就想一想中国的星巴克值多少钱?最少200亿(美金),所以这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去开咖啡厅。

7—Eleven在全球市值多少?肯定是几百亿到千亿市值,中国最大的便利店连锁能够多少?可能以前的创业家他没有能力去做,可是今天重新再来去做传统产业的人都很恐怖,他们可能都是赚到了大钱,他们都是几亿身家上十亿身家,然后他们现在看的picture是比你我想象的都要大的。他去追求终极最大的一个目标,冲击最大的市场,所以其实在中国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机会。

反过来对于我们来讲,还是要去看一看,哪一些创始人值得我们去投,然后去看最高的天花板的行业。

作者刘荻青  编辑安心,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2019年,国内的VC/PE行业几乎遭遇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据华兴资本披露的一组数据,2019上半年相比2017年上半年,VC/PE募资额下降了75%,总的投资额下降了85%。这个变化堪称“断崖式下滑”。

那么,VC/PE的黄金十年真的到头了吗?他们应该如何适应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近日在“2019全球资产配置峰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经纬中国是一家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耕耘了11年的一线投资机构,自2008年成立以来,共投资了500多个项目,其中超过50家已成独角兽,超过20家是超级独角兽(估值30亿美金以上),滴滴、饿了么、陌陌、理想等都是他们的投资案例。仅凭陌陌一役,经纬中国就赚取了10几亿美金,回报超百倍。

经纬中国的成绩是中国VC/PE行业黄金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万浩基分享的数据,从1996-2017年的21年里,美国出现54家超级独角兽,中国则创造了76家超级独角兽;过去10年,中国创造的超级独角兽有50多家,数量是美国的2倍。

“过去十年确实是一个黄金十年”,万浩基称,未来十年没有这么容易,百花齐放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有很多low-hanging fruits的年代可能也快过去了。他认为,下一个十年投资人需要做出改变,“变化是这个行业里的一切。”

在过去的黄金十年里,经纬中国是如何适应本土市场,成为今天的经纬中国的?下一个十年,经纬以及整个VC/PE行业需要怎样去适应新的趋势?

如下是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演讲实录及现场问答(经全天候科技整理并稍作编辑):

主办方开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话题——中国VC投资的黄金十年和未来之路,这件事情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对于我来讲,我讲不了任何宏观的东西,我只能讲微观的东西,我带来了很多的数据可以给大家分享。我们经纬怎么样在过去的十年或者十一、二年中,我们怎么样去看待,或是经过整个中国的新经济的发展,还有新经济在未来的十年,我们怎么样去看中国的一些投资机会。

01

VC在中国市场的黄金十年

30分钟(演讲)只有一个图,这个图,我们每一年都做,先说说这个图该怎么样去解读。

这个图把所有过去20年跟新经济相关的、互联网相关的超级独角兽把它全部列出来了,每一个球的大小代表这个公司的体量,所以你得到美国的Facebook、Google、亚马逊很大,中国有腾讯,阿里巴巴,(时间轴)上面是中国的独角兽。

这个图的维度是从1996年到2017年,也就是过去21年发生过的事情。球放在哪个地方,代表这个公司在哪一年创立的。这个球有一个简单的bar,我们只是把超级独角兽列出来了,所以最低的估值需要30亿美金。如果再把它压缩到20亿美金、10亿美金,画不下来,太多的公司了,所以我觉得这个bar还要再抬高一点点,有可能明年再做(图),我们要(把估值标准设置到)五个B(billion)了。

Anyway,30亿美金以上的超级独角兽,这20年里面,美国的加起来总共54个公司,就等于在20年里面,美国创造了54家超级独角兽。同样的在中国,20年里面,球很多,有76家。我们可以看得到,从(超级独角兽)数量上,我们已经超过了(美国)。

这个数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客观的一个数。原因是什么?第一,美国的公司,他们喜欢把所有的业务都放在自己的平台上面,所以你看到Facebook是一家这么大的公司,亚马逊是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可是,中国的企业喜欢在金融跟财务里面去做一定的操作,所以你可以看得到,有阿里,也有蚂蚁金服,也有一大堆的各种各样的大公司里面spin-off(衍生出来的公司),腾讯里面可能有十家是spin-off的,从音乐到跟它有关的富途,再加上阅文等等,所以,如果你把这些大公司的spin-off减去的话,中国(超级独角兽)不是76家,应该是在60家左右。

所以,60多比50多,如果从数量上(看)的话,我们20年创造的超级独角兽已经超过美国了,这个是数量的维度。

数量以外,我们把所有的超级独角兽的市值加起来看一看。美国54家加起来是39100亿美金,3.9个trillion(万亿)美金。中国76家加起来是2万亿美金,2个trillion,所以尽管我们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在体量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可能是60%的差距。

我们需要更加多的时间去培育新经济的公司,让他们成长。其实我们已经很靠近了,这个有数据来证明这件事情。

我们再把这个东西的维度再把它切开,中间这里有一条线比较有趣,2008年,画条线的原因是因为经纬中国的成立是在2008年,也可以简单地把过去20年拆成前十年和后十年,我们再把前后十年来去对比一次。

在我们过去十年中,中国创造了50多家超级独角兽,前十年只有22家,美国前十年是33家,反过来说,在最近10年只有20多家,所以我们在(近10年)数量上是它的两倍,超过美国。我们再把(中国的)50多家跟(美国的)20多家(体量)加总,上面是8000亿美金,下面是6000亿美金。

所以近十年来看的话,中国在科技层面上,在新经济层面上,从数量、体量、发展速度上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每年画这个图的时候是挺头疼的,因为没位置,放不下,就蚂蚁金服一出来1500亿美金,然后现在的头条(字节跳动)又是这么大,去年拼多多还没有这么大,现在是200亿美金(市值)。

所以在最近这十年,中国对于互联网,对于新经济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非常黄金的十年。经纬中国也是比较幸运的,参与了过去十年的发生,在这里面的话,我们也投资了很多的公司,包括滴滴、饿了么、VIPKID、小鹏、理想等等。我们在过去十几年投了500多个项目,有超过50家是独角兽,超过20家是这个系列的超级独角兽,所以,中国的过去十年确实是一个黄金十年。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其实有第二个图,我没有带上来。我们尝试也画了另外一张图,就是把十年作为一个轴,把中国的、刚才所说的超级独角兽,用同样的一个方式,30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把它市值加总。从这里一直画上来,到终极目标现在是多少?2万亿美金。十年之前是多少?200亿美金。当时,可能就十家上市公司,加起来可能就只有200亿美金,所以在近十年里面,基本上这个行业(市值)翻了100倍。

这不能说经纬有多厉害,我觉得是我们都在这个大的浪潮中享受到市场的变化,同时享受到新经济带给我们的冲击力,同时,从金钱、基金、估值、回报、个人领域都能来到一个新的台阶。

02

相信中国新经济的未来

我觉得,这是中国的未来,也是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的动力,很有可能就是这些新经济的企业家能够去带动未来的中国。近十年我们已经证明了,所以继续下去的话,我只看得到这件事情在继续加速。

为什么我一直在说我们在讲的这个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因为很多时候都有LP会跟我去问,你们会不会担心经济的发展如果慢下来怎么办?如果大家都受到影响怎么办?

我可以用另外一个维度来去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早期的一个机构投资者,我看的不是GDP的发展,是新经济在GDP里面的占比的发展,这条线从来没有慢下来。

移动支付也好,电商也好,各种各样的新经济的发展,10年、20年前占的比重可能是接近于零,到今天可能有15%、20%,未来很有可能是50%,所有东西都跟科技相关,所有东西都跟互联网相关,那这条线只要持续性的发展,这条线只要持续性的不慢下来,对于投资者、对于我们、对于创业者来讲,它都会永远可以享受得到这个市场红利。这个我还是非常相信的。

我们在微观层面看,是否大家点外卖的次数多了、是否大家用手机买菜的次数在增加了、是否大家现在都不去电影院买电影票了,都在网上买了?这些是我唯一关心的事情,这些事情到最终有可能从0到20%到50%到80%,终极可能是100%。

只要把我们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个维度的世界里,其实我还是非常相信经济发展会非常快,同时也会很多的机会可以给到我们去投的。

03

经纬中国是如何炼成的

经纬中国或者是一线的机构在这个市场的环境中,我们怎么样去生存,是怎么样去做的?

我们作为一家扎根在中国的VC,我们的打法是否也要跟我们国外的同行会有不一样?这个是我们也在每一天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你可以看的到,美国的VC基本上都是非常小的作坊,他们就募一个3亿、5亿、6亿美金左右的一个基金,两年、三年慢慢地投,里面只有合伙人,没有小朋友,没有analyst,没有任何research的部门,没有投后管理,他们就每一天在里面去钓鱼,当然经过他们的经验,能够钓到非常多的大鱼。

为什么我们跟同行的打法都很不一样?其实你可以看到,我们公司的投资部,最高的时候有接近40人,我们还有80个人的投后管理的团队,包括我们的PR、GR、HR各种各样的维度,在帮我们的portfolio(被投公司)发展,打法完全不一样。我们目前有接近120个员工,经纬的美国(团队)可能不到20人。

这个大的差距在于哪里?我觉得两个,第一个,美国的超级独角兽很稀缺了,所以他们只能钓鱼。在中国,你可以看得到,我们在这一片地里面,我们在做什么?在捞鱼。我们撒网了。你可以看得到,如果我去钓雨,我可能钓到一、两个,可是如果我的战场拉大一点,我把网放下去,然后我投的更多,我在今天就能赢得更多。这件事情在过去十年的中国确实是这样的发生。所以你可以看得到,每一期在国内的基金,他们拥有的员工都比他们的美元基金的对比公司还多,我们投后服务的、我们的投资的数量都比美国多,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市场是在这样的年代。

第二个区别,在美国创业跟在中国创业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在美国很简单,所有东西阳春白雪,把一个产品做得好,有用户去用,然后去投点广告,然后这件事情结束了,Facebook就这样起来的,没有别的。

可在中国市场真的是完全不一样。首先,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只要有一件事情是proven to be 有可能是一个大市场,你就会看到最少20个、最多2000个竞争对手在你面前出现,你就要在战场上去把所有人都打下来,所以创业者的竞争格局跟美国是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在中国做投资的时候,投后的管理这么重要,可能我们投过的公司大家都知道,投后的部门能够赋能给到我们投资的企业,他们能够百分之百的专注把自己的业务做好,其它如果真的是我们能够帮得上忙的,从招聘到公关等等,我们都在帮他的忙,让他在各种各样的保护中能够在战场里面打下来。

所以为什么我们过去在公司里面投后部门是比投前部门还多了这么多的人,也不是我们想要,如果你要去赋能给到(被投)公司,你就需要去多维度地给他们建议跟帮助,这是第二个区别。

还有一件事情很关键,作为一个VC在国外也是很简单,你非常阳春白雪,如果去投项目,经常喝个咖啡就搞定。在中国可以吗?不一定。因为同样的,竞争也非常的厉害,就像我们这样类型的一线的机构,在中国最少20家,然后还没算上人民币基金,还没算上人民币基金能够投出来的金额可能比我们所谓的美元基金还更多。在充分竞争的一个环境中,我们怎么样去脱颖而出,单做投资够不够?可能不够。

企业家在选择不同的人的钱的时候,其实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的钱跟别人的钱是有区别的?钱是最难去区别的一件事情。那我怎么样可以把经纬的钱去做到跟别人的钱不一样?单做投资肯定不够,单是一个合伙人的业绩不够。公司是否要做更好的品牌,我们是否要做更多的配套服务,我们是否有更多垂直领域的一些东西,能够让经纬在今天站出来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充分的竞争,我们在过去十年,在简简单单经纬的美元基金,我们也孵化了很多的垂直领域(的业务)。

比如经纬出行,带着CEO在外面玩,这个是深度交流的一个方法。我们有一个很强的(微信)公众号,在传达我们的理念跟信息给到行业里的人,也是这个行业里面应该是读者最多的一个公众号。我们最近也在办亿万学院,我们自己也在做一个MBA的program,也是同样希望用我们的方法去赋能,给到行业里面的创业者,让他们有不同的维度,不管是我投了他,或者我没有投他,都可以参加我们的program。当我站在一个创业者面前的时候,令我的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在经纬的第一个基金,我们六个人拎着包,办公室都没有,还不要说投后,还不要说什么亿万学院跟其它,如果我们还是以同样的方法,用非常精简的人手、方案去做投资的话,今天我觉得我们也能赚钱,可是在行业里面肯定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经纬。

2009、2010、2011、2012,我们基本上在每一年整个公司都做了比较大的一些变化。比如,在2009年,我们应该是行业里面的第一批去系统性地招聘很多行业里面的产品经理去做我们的投资经理,当时候大家都在想,做VC的话最好是读MBA,然后投行出身的人,可是很多人没想过你应该去用人海战术,你应该去招聘一些更懂互联网产品的一些人过来去帮你做投资,所以在这一波里面,他们就帮我们抓到很多早期的一些项目。然后,微信公众号起来的时候,我们也是第一个把我们的PR,把我们的公众号做到行业里面不能说最精彩可我觉得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公众号,把我们的品牌、我们的信息能够传达给我们想要的创业者。

我们还参与了《燃点》,大家可能都看过这部电影,也是经纬跟我们的投资方一起去创造的一部电影,目的也很清晰——我们希望把真实的状况给到这个行业里面的每一位创业者,让大家都知道创业有多难。最近还有一部新的电影可能大家都应该听过——《Free Solo》,是美国攀岩的一个电影,我们也把它拿过来到中国上映,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也跟创业非常相关。

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今天如果你不做,在中国市场根本也不能提升。

未来还有什么东西要变,你去问我,其实我不知道,可是我一定要去看这个行业里面的发展。 

我昨天在做这个图的时候,还在跟一个同事在聊,如果这50家(超级独角兽)公司里面有20多家都是大公司的spin-off,腾讯的、阿里的,我们去做早期投资,我们还能参与吗?我们总不能出来投一个三百万、五百万美金给他,这一类型的公司一出来起码5亿到10亿美金的估值,可是如果你不参与,你在这里错过了起码30%的超级独角兽,我们该怎么样去变化去配合市场的发展?是否我们应该去募更大的基金?是否我们要去尝试去做更大的A轮(投资)?

当时候大家都在怀疑,瓜子二手车出来的时候,CEO杨浩涌是以前赶集的CEO,他(把赶集)卖给58之后,创立了瓜子二手车。A轮的时候,就是10亿美金的估值,如果你只投三、五百万的话,你根本在里面赚不到钱,所以我们咬咬牙也在里面投了好几千万美金,可事实也证明,他今天是一个95亿美金估值的公司,就证明了我们从10亿美金开始投,我们还能拿到十倍的回报。那是否代表我们每一家都要去投呢?那也不一定。

可是如果经纬在行业里面不变,我们不把基金的feasibility做大,我们不定期去开一些可能相对比较贵的项目,可是贵他们也要瞄着一个非常高的天花板去做的话,我觉得可能会错过很多项目,如果我们还在管理一个两三亿美金的一个小基金,我觉得也OK,可能大家都能赚到钱,可是这一辈子就错过这里50%的项目,因为没有能力去那样去投。

所以变化可能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一切,我们也希望一直跟着这个行业里面去变化。

04

黄金十年过去了,下个十年怎么办?

讲回这个主题的第二部分:我们怎么样去看未来的十年?

我个人觉得2019年确实在整个行业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今年很多的人民币基金他们都募资越来越困难,这是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业绩回报,liquidity(资产变现能力)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我先不来去纠结它的原因是什么。可是百花齐放的这个年代已经过去,这是第一个点。

第二个,以前这个行业里面看起来有很多超级独角兽,看起来有很多的low-hanging fruits(唾手可得的机会),这个年代可能也快过了。以前其实做投资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没有多难,其实还是就一些很核心的东西去投,打车、外卖、送菜,这些东西从我的维度来看都是low-hanging fruits,都是很清晰,你可以看得到都是十亿、百亿美金的一些机会。这样类型的机会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会越来越少,就不会再有闭着眼睛投一个咖啡厅能变成50亿美金这么容易了,在过去十年确实有很多这样类型的一些的机会在发生。

未来十年,可能我们最好的日子也过了,我们也要去考虑,对于基金来讲,我们需要去做什么样的一些变化?

2007、2008年随便去投移动互联网,然后后面去投O2O,然后再去投AI、再去投金融,闭着眼睛都是独角兽,可是未来十年没有这么容易,未来竞争没有这么多,钱没有这么多,后续的融资肯定会困难,同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简单的low-hanging fruits给我们去抓,可能需要去花两三倍多的精力去找一个公司。

那我们该怎么变?

是否我们也需要去重新再考虑,从经纬的角度,从基金的角度,我们是否要从我刚才所说的以前捞鱼的状态慢慢萎缩回来,我开枪的数量要降低,我要去把我的bar提高,然后可能投资部的人不会增加,可是投后部门的人要继续增加去赋能给他们做更好,挑最好的公司来去投。

这种类型的变化,你今天问我,我也不会有太多答案,可是这个行业里面永远都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明显可以看得到,第三个十年可能没有前面的十年这么容易,我们也需要在里面去做一定的一个改变。今天就分享这么多。

05

Q&A环节

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创业跟投资人不同的视角,关于创业我的理解是在专注的赛道上做一些灵活选择,每隔一段时间要很专注,但是走不通的话要灵活的去做一大变。

投资人的话实际上是在灵活当中去选一些专注。站在您20多年的投资历史当中,您关注的行业、聚焦的行业是怎么选择的?一旦到了某些行业,就我们说传统一点行业,不是说互联网赋能或者说技术赋能的话,关于本质的行业的专注度,作为投资人的话,以后的发展,我们怎么理解?

万浩基: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可能确确实实是需要不停的,我刚才一直在说一个字要变,我刚开始去做投资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移动互联网,也没有AI。那时候都是网站,你在每一个年代里面,我们作为一个VC还是需要去不停地学习。在你不懂去投这个领域,你必须要阶段性地在里面非常专注地去看它,只要你看到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维度的、一个非常大的机会的话,对于我们来讲什么都要去学,这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可是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

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在过去20年里没有出现过芯片公司的大规模的爆发性的发展,可是最近两三年,行业里面新开的公司有一大波出来,我们经纬也投了,开始我们也完全不懂,可是你必须要在这个行业里面去学习,然后去挑。我觉得这件事情有一个好处,讲到底我们还是在投人。

我觉得95%的成功与否还是跟人相关,王兴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在做美团,可是只要你投到一个有能力、靠谱的人,在一个非常大的行业里面去发展,他还是有机会可以去做出来的,可是阶段性的来去研究一些新的行业的发展,我觉得对于我们做投资是必须的。

问:你提到经纬的投后管理。我个人理解,企业家有时候他的沟通是比较定制化的,站在你的角度,对于企业家定制化的需求,然后再反馈到机构的投后服务部门,效率会不会不够高?

我一直在思考投资机构未来能做什么样的产业,教育培训其实是很大一个产业,投资机构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和人脉可以做一些这种产业的布局,不知道你怎么看?

万浩基:投后跟投资肯定是不能切开的,两个环环相扣,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的投后如果不帮忙的话,公司就死了。

我可以举很多例子,今天任何的公司都有非常多的竞争对手,就算你不在行业里去打仗,他们也会去打口水战,他们也去打媒体战,他们也打融资战,他们也在打各种样的战。这件事情,我们的投后都会在不同的维度来去帮他的忙,有时候可能是一条媒体报道会影响一个项目的融资,如果你没有把这件事情管理好,有可能几亿美金就到不了手,那你的竞争对手就超过你。所以这样类型的维度的投后,我觉得是两边磨合的过程,肯定不是CEO要求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去做,我们只是在凭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可以看得到,哪一些东西对于公司来讲很重要,我们在非常重要的一些维度里面去帮他们忙。

可是,投后其实对于我们来讲都只是赋能,因为没有一个(投后)公司的业务能够比我们投到一个好的公司赚的钱还多,所以这些东西只是在我们的投资的后面去赋能,能够让我们投到更多这样类型的超级独角兽,它要不要去出来单独做一家公司,对于我们来讲,老实说不care,可是我们希望他们做得好,他们如果做的不好,我们就不能赋能给我们的公司去抓到更加多的超级独角兽。

问:现在中国一些互联网巨头,比方说BAT,包括TMD,他们的产业投资也很强,有更多的资源去做很多事情。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即便一线的VC也只能是二流的钱。你怎么看现在的竞争格局,以及未来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对于VC生存空间的挤压?

万浩基:我们先拿数据说话,这个图里的圈,大家可以尝试数一数,BAT参与了多少家?一线的基金参与了多少?什么是一个一线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帮到的忙,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晰。BAT跟TMD现在的战略投资部肯定是很强,可是我觉得有两个大的缺陷,他们今天可能不一定能够像我们这么早期的去赋能给到公司的。

第一,他们其实每一家的体量已经非常大了,尤其是腾讯、阿里巴巴,他们以前也会去做早期的投资。现在对于他们来讲,如果不是一个10亿美金的独角兽,我都看不起你,因为that's move the needle,帮不了什么大的忙,最好你证明了你是一个超级独角兽,然后到最后一轮的时候,我让你去站队。

这件事情在过去的五年里面变化非常的大,因为我们在过去确实有一段时间跟他们非常多的竞争,可是,他们也慢慢可以看得到,第一他不能把所有公司投下来,第二,他投了他可能如果投错了怎么办?不如等这些公司真的长大了之后,需要他们过来跟我站队,而不是在早期A轮、B轮投一个公司,然后(万一)投错了反而变成了他们的一个缺陷,所以这个是我觉得最近这五年比较大的一些变化。

同时,我觉得我们能够赋能的维度跟他们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应该更加多的是从流量、管理、operational的一些层面可以给到被投公司。我们的赋能,我们的投后其实从来都不管他们的(具体)业务,因为我觉得一个牛逼投资人,就应该让他(创业者)有去做业务的能力,我们帮他的忙,全部都是他在业务边缘上,可是都是跟生命线有关的一些东西,我们会在这些维度来去帮他。所以这个层面上,我相信肯定是更好。我们更加多的是在关键的维度里面去帮他募资,帮他做上市的流程,帮他去在公关等层面上去做好,而不是给他导导流这么简单。

问:在上面提到的经纬投过的这些独角兽中,哪一个是你觉得最感到骄傲的一个?

万浩基:最感到骄傲的我们就一个维度——赚钱最多,不是估值最高,这两个维度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经纬的历史里面,到今天,帮我们赚钱最多的是陌陌,我们1000万美金投进去,最后退出了十几亿美金。

我们在陌陌里面赚的钱比在饿了么、滴滴加起来都多。我觉得这个维度是很简单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为了我们的LP服务,他把他的钱给我,然后我把它用最快的速度放到最大,这个是终极的结果。

很多人都觉得VC投资等于TMT,等于高科技,其实这件事情不一定是对的。从我今天的角度来看,投科技只是可以赋能发展更快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在今天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执行力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科技。有很多的线下的公司你都不能想象,我们没有投的像瑞幸咖啡,他就靠一个执行力去开几千家店,这个也是能力。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去投一个科技公司跟投一个养猪的没有区别,(关键是)谁能把一块钱用最快的速度放到一千块钱,你可以用科技去做,可以用执行来去做,可以用创新来去做,都能。

最近大家都应该知道便利蜂,这家公司它的创始人是之前去哪儿网的CEO庄辰超,现在我们发现有一大波这样类型的CEO他们都回来去做线下,去做零售,去做品牌。原因是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才是大生意,才是大家伙。想一想,星巴克在美国全球星巴克的市值是800亿美金,大家就想一想中国的星巴克值多少钱?最少200亿(美金),所以这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去开咖啡厅。

7—Eleven在全球市值多少?肯定是几百亿到千亿市值,中国最大的便利店连锁能够多少?可能以前的创业家他没有能力去做,可是今天重新再来去做传统产业的人都很恐怖,他们可能都是赚到了大钱,他们都是几亿身家上十亿身家,然后他们现在看的picture是比你我想象的都要大的。他去追求终极最大的一个目标,冲击最大的市场,所以其实在中国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机会。

反过来对于我们来讲,还是要去看一看,哪一些创始人值得我们去投,然后去看最高的天花板的行业。

关键词: VC中国经济投资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