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核酸赚了数千亿,就不应该为百姓做点贡献吗?(组图)
本文转载自无相财经,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之前上面发来消息,说各地常态化核酸不准动用医保基金。
有人在我文章下面留言:会不会以后就让百姓自费了?我意气回怼:怎么可能,这可是彰显我们的优越性的东西!没想到,才过了两三天,我就被打脸了。
自明确这笔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后,目前,各城市的核酸政策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有的,立马宣告降低常态检测频次,原来一两天一检的,改成一两周一检。
有的,直接宣布核酸检测不再免费,需要市民自掏腰包,比如四川阆中。
还有的说,给你报销最后一个月,过了6月30日,你们就要自己掏钱,比如上海。
要知道,上海是全国财政贡献唯一正向的省市,连上海都这样了,看来常态化核酸,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不过另一面,因为受各地封控的种种影响,近两个月,大家的口袋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就业、消费支出、出口、楼市,四大皆苦。再让老百姓为核酸检测掏钱,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负担。
当然,也有人说即便是公费,钱也来自于纳税人。
实际上,确实是这样,但是“形式上的正义”,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欣慰感,让大家对防疫更有信心,更有积极性。
目前,财政收入捉襟见肘,但我认为,开源的渠道还是有的。比如,那些受益于核酸检测的企业……
当核酸检测成为像柴米油盐一样日常的时候,这注定意味着,会有人在上面动大心思。
前不久,北京在一周内,抓了三个核酸机构作假违规,相应地,是各种老虎苍蝇的落马。
没办法,巨利之下,自然有人敢提着脑袋搏一把。
有机构发布调研报告,预测今年从病毒检测到医疗设施,所形成的防控产业链,花费超过3500亿人民币,从中获利的将达3000家公司之多。
其中,光是检测剂生产商、供应商1年就有至少1000亿的巨大市场。
目前,中国最大的医疗试剂制造商之一的浙江迪安诊断技术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增长超过1倍。其营收增长超过60%,达到6.9亿美元,其中大半都来自于政府所支付的病毒检测服务。还有大名鼎鼎的金域医学,2022年第一季度,金域医学营收42.51亿元,财报收入规模约24亿元。
被质疑造假的上海润达医疗科技公司,在上海封城期间,仅4月份1个月的收入,就超过2亿元。
此外,武汉高德红外、杭州海康威视等数十家监控和热成像摄影机制造商,皆从中获益。医疗基建方面,由于各地抢建方舱医院,进口医疗设备,目前的总花费也超过了250亿元。
其中三分之一是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其中受益的中铁集团,利润也随即大涨。
根据八点健闻的报道,过去两年多,核酸企业可能挣到了过去10年、20年都赚不到的钱。
2020年,率先通过核酸试剂审批的华大基因、圣湘生物、达安生物、东方生物全年营收增长在199%-1203%不等。
这些国企和核酸厂商受益于疫情,此时是否能拿出一部分的利润,贡献给社会,为地方财政分忧呢?
开源之外,还要节流。5月31日,吉林四平发布通告称,若居民连续两次未参加核酸检测,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包括当地健康码赋黄码,并限制出入小区和公共场所,补检费用自理,并由公安部门进行训诫。
对无故不参加本轮核酸检测的人员,通告强调,居民若两次以上未参加核酸检测,将依法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
通告又称,对无故不参加本轮核酸检测的沿街商铺从业人员,除上述措施外,对其经营场所一律关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不做核酸,就罚款加拘留吗?
没有!
可以说,这种规定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且违反了《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规定。
今年可是2022年啊!公告一出,各地网友纷纷吐槽批评:“这地方管理能力很棒,我以后万一路过这座城市要绕着点走。”“难怪东北都没人了,就这管理水平,哪个年轻人不想跑?”
且不论做核酸的钱是谁出的,这样胁迫群众,真的好吗?
四平疫情严重吗?也没出现病例啊!
好在,事情发酵之后,因舆论的监督,四平地区撤回了这份通告,并删除了“两次以上未核酸刑拘10天”的表述。但后面会怎么执行,还有待观察。
和四平采取类似措施的,还有甘肃陇西县和通渭县。这两个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现在就强制大家频繁核酸,真的好吗?央广曾点评:要硬核,但不能硬来。
诚然,检测不是坏事,但又是抓人又是罚款,还要上征信,是不是过了。
好在现在中央已经明确发出节流信号。断了掏医保的路子,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各地自然就会省钱了。
实践告诉我们,核酸检测这个事,是可以细化的,是可以科学处理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花心思做。
各项工作多做一点,老百姓的信心和财富也就多一点,境外的刀子也能少一点。
总之,各地只要能把老百姓的钱当成自己口袋里的钱,办法肯定是越来越好,老百姓肯定也是越来越满意的。
本文转载自无相财经,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