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高尔夫运动员殷若宁征战巴黎:赢过自己就是更好(组图)
2013 年,10 岁半的殷若宁第一次正式挥杆,
那时的她或许不会想到,
10 年后的自己将赢下个人首座大满贯,
登顶女子高尔夫球世界第一,
更成为历史第三年轻的世界冠军,
连偶像库里都特地发来视频祝贺。
从踏上高尔夫职业道路,到成为世界第一,
殷若宁仅仅用了 4 年。
有人说,这是一个“天才少女”的成长史,
但 21 岁的殷若宁非常坚定:
自始至终,她只想赢过自己。
这个 8 月,一条与特仑苏一起,
与正在征战奥运的高尔夫运动员殷若宁聊了聊,
她如何与高尔夫这项“小众运动”结缘,
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己心中的“更好”。
以下是她的自述:
自 述:殷若宁
撰文:Estrella
我拿到第一个大满贯的那天是 6 月 26 日,在美国新泽西的巴特斯罗高尔夫俱乐部。到第 18 洞果岭的时候,我有一个打“小鸟球”的机会——如果能一杆进洞,就能直接夺冠;如果保守一点打两杆,那么对手的成绩会和我持平,我们还需要进行延长赛。
其实在进入决赛轮之前,我只排在并列第四位,但心态还是挺放松的。比赛时我会经常查看记分牌,对自己目前的位置心里有数,再去想该用什么策略。当时打到第 14 洞的时候,我和对手的分数已经并列,后面的第 15、16 洞难度比较大,我设定的目标是不丢分;而到了第 17、18 洞,我觉得有机会,就会打得更激进一些。
所以最后那一杆,我搏了一把,成功抓住了那只“小鸟”,也拿到自己高尔夫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满贯。
▲
刚开始学习高尔夫的殷若宁
我会接触高尔夫,有一定家庭的影响。我爸是个狂热的高尔夫爱好者,我 4 岁的时候,有一回他带我去球场玩。当时他正在教我妈妈打球,我站在他们身后,他提醒我说不要挥杆,但我还是挥了一下,结果正好打到他的头——就听到“咚”地一声,回头一看他已经倒在地上,头还在流血,最后去医院缝了 4 针。
这件事一度给我造成了一些阴影,之后再也没摸过球杆。直到十岁半的时候,我爸常去的球场办了一个高尔夫冬令营,我妈软磨硬泡地让我去参加。当时我是抱着一个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的,但真的上手之后,我发现高尔夫还挺有意思,就一直打到了现在。
从小到大,我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打高尔夫,是因为这项运动的不确定性很吸引我——每一杆,你要用的杆不一样,打到的位置不一样,包括球场的坡度、每一次的风向、湿度都不一样……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你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做选择,很有挑战性。
再比如打职业。12 岁那年,我第一次踏上赛场,非常享受那种感觉。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以后要成为一名职业选手。2020 年,我通过了女子中巡的资格考试,完成了这个梦想。
现在,我已经拿到了大满贯,登顶过世界第一,也要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奥运会的高尔夫比赛。我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相反,我觉得一切都还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等着我走。
赛场之外,我觉得自己完全就是个普通女孩。成绩中上,没有特别拔尖,最头疼的科目是数学;比较宅,休息日喜欢睡到自然醒,然后窝在家里追剧,偶尔去打一场篮球。我也追星,偶像是篮球运动员库里,今年已经是喜欢他的第十年了。
▲
空闲时间,殷若宁喜欢打篮球
当然,我的生活中也有和同龄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经常要各地打比赛,几乎每周我都在不同的城市;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自己订车、订住宿、安排训练。差不多练到天黑了,再回房间开始补课、写作业。
从我登顶女子高尔夫球世界第一开始,外界有些人称我为“天才运动员”,但我自己从不这么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我之前、和我同期的许多运动员都非常有天赋,我觉得自己的优势还是在心态上。
生活中,我是个挺顺其自然、有点拖延症的人,我妈常说我像个“树懒”;但赛场上的我,会沉稳、果断很多。我很喜欢科比的一句话:“总是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这句话对我的激励特别大。
有时候在训练中,我就会想,如果这一杆推进了,我就是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用这种方式给自己一个情景模拟,一比一地去还原夺冠需要做到的击球质量,体会站在赛场上的感觉。我觉得有些东西反复练习过上千次、上万次之后,当你真正去打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紧张了。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始终相信自己。就像在巴特斯罗的那场比赛,我知道只要自己打进那个球,就能拿到大满贯,在真正挥杆之前,我就相信自己一定能进——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赢,那就一定赢不了。
第一年打美巡赛,有段时间成绩不理想,我心里也挺焦虑的,就一直在埋头练球,结果因为肌肉疲劳出现了伤病。当时所有的比赛、训练都暂停了,每天只能去治疗师那里报到,心里一下子有点迷茫。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这段经历也教会我很多。运动员总是会有状态起伏的时候,你不可能一直走上坡路,所以怎么去看待输赢很重要。如果一场比赛输了,再去责怪自己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总结出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比如这一杆、这个球位我没有处理好,下次应该怎么改进,然后争取下一场打得比这一场更好。
高尔夫这项运动有些特殊,我们每年有非常多场的巡回赛,每一场比赛的环境、天气甚至是湿度都各不相同。即使你是世界排名第一,也不能确保每一场比赛都赢下来。比起和对手争夺高下,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场和大自然、和自己的对抗,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所以对我来说,拿到世界第一的头衔当然很好,但能够赢比赛、赢更多的大满贯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赢”未必是要拿冠军,或是和别人比较,我觉得更难也更重要的,永远是赢过自己。
所以比起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下次要打进多少杆,要获得哪个巡回赛的冠军,我更希望的是不断去突破自己。每一天,我给自己的目标都是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 0.01% 也可以,这就是属于我的“更好”。
在这次交谈的最后,我们问小殷,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奥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个圆脸的年轻姑娘笑得非常灿烂:“我觉得披上绣着中国国旗的队服这件事,就让我特别自豪。我很想为国家拿下金牌,当然也会保持自己的风格,在赛场上做好自己。”
我们发现,这一代的年轻运动员们,比起与他人作比较,更乐意向内追寻自我。他们一路以来付出的汗水,不止是为了与其他运动员一较高下,更是为了超越过去的自己,去做到属于自己的更好。正如小殷反复强调的那样:“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