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2日 19.9°C-20.8°C
澳元 : 人民币=4.56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3天前 来源: 雷叔说事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这两年,去公立医院开进口药越来越难了。

随便上网看看,就能刷到不少吐槽贴。

有时候是:

孩子支原体感染,宝妈哭诉买不到进口阿奇霉素。

医院只给他们开国产阿奇霉素,可身边的人都告诉她,国产阿奇见效慢、副作用大,所以她根本不敢给孩子用。

直到买着了进口版,这个家庭才算松了一口气。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2

吃惯了进口原研药的高血压患者,也很不爽。

某些病友发现,自己换用国产药后,钱是省了,身体却出现了各种异常。

反胃、腿肿、眼压高……难受得不得了。

无奈之下,他们想换回进口药,可医院告知他们,那些药已经买不到了。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3

得过甲流的同学,更会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进口奥司他韦,药到病除;国产奥司他韦,得吃一周才见效,你甚至分不清是自愈了,还是药起作用了……

看多了这类帖子,大家难免陷入焦虑。

叩问:

“以后是不是吃不到优秀的进口药了?”

进而担忧:

“那些非要靠进口原研药续命的病人,该怎么活啊?”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4

一传十,十传百。

整个故事就变成了“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

而背后的逻辑则是:

“因为医保要省钱,所以只能集采压价。

因为集采压价,所以优质的进口药没了。

因为没有进口药,所以我们只能用廉价的国产仿制药。

亲们,都争取好好活着吧……”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5

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6

公立医院没有进口原研药了?

当然不是。

医保集采目录里只有廉价国货,没有优质进口药吗?

当然也不是。

按照澎湃新闻给出的数据,从2018年以来,国家药品集采共覆盖374种药品,每年节约药费近1600亿元。

节约下来的钱,有60%腾给了国家医保谈判的创新药,其中就包括不少进口药。

以上海的数据为例,“2024年1月至7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在上海市医药机构的结算金额中,跨国药企的新药同比增长181.3%。”

某些治疗肿瘤的高品质进口药,还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优质原研药,都被集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只是这些救急救命的进口药,一般家庭通常用不到(也不想用到),所以对它们纳入医保并没有直观感觉。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7

(图为《澎湃新闻》报道)

让大家更有切肤之感的,恰恰是常用进口药的缺乏。

同一种药物,集采仿制版更便宜,进口原研版更耐受。

当人们发现,自费都买不到后者时,难免会骂骂咧咧。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8

医生给出的解释是:

“公立医院没有动力去采购集采药的进口版本。”

详情,还得从医保下达的控费要求说起——

大家都知道,我们整个社会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阶段,未来能给医保资金池注水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需要从池子里取水的老年人却会越来越多。

在这个背景下,医保就必须节约开支,才能保证资金池的稳定性。

于是,为了节流,我国向欧美国家汲取经验,推行DRG改革。

医保按病种向公立医院付费,每种疾病,费用固定。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9

节流任务传到基层公立医院,就会变成具象的考核指标:

一方面,医院要考核医生的控费能力。

如果你让病患在医院多花钱了,轻则叫你自掏腰包补差价,重则影响绩效、晋升。

当然,你推荐他去外面买更好的药,那就没事了。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0

另一方面,医保要考核医院的控费能力。

落实到药品采购上,就表现为:

“对于集采药品,医院需按照不低于上年度药品实际使用量的70%-80%采购,完成不了会影响下一年的医保基金拨付”。

也就是说,公立医院七成以上的买药配额,要用于采购便宜的集采药,剩下两三成,可以自行决定买什么。

通常情况下,院方管理层买了集采的仿制药,就不会再去买同类型的进口原研药。

一来不利于平替去库存,二来白白挤占了那两三成自主买药的份额,怎么想都不划算。

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出现网友说的“买不到进口药”的情况。

而这又引申出一个新的问题:集采仿制药是否一定不如原研药疗效好?

只能说,不一定。

现实中,也有很多患者为集采仿制药点赞: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1

按照医生的公开说法,这些平替药品能够满足大多数病患90%的用药需求。

这话反过来理解就是,还有10%的诉求确实满足不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2

医保资金只有那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却千头万绪:

得了疑难杂症的病人期待用进口药续命;

吃惯了进口药的三高患者希望继续用它控制慢性病;

感冒发烧的“祖国花朵”也想吃见效更快的进口原研药……

优先照顾谁的诉求?这道选择题太难做了。

事情走到这一步,好像又陷入了电车困境。

当老龄化的电车冲向人群时,该先保住谁呢?

不止咱们国家纠结,发达国家在推行全民普惠医疗的时候,也经常卡bug。

没人找到过一劳永逸的方案,只能是缝缝补补、查漏补缺。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关键的问题。

面对众口难调的现实,一些网友的想法是:

“让部分进口原研药不进医保,但可以自费使用。”

这样,底层穷人的医疗需求可以靠集采药兜底,中产们则能多些选择权。

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扰。

而医生在用药时也能多些自主权,不至于时刻被“省钱”的考核要求牵着鼻子走。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3

也有人不同意这种做法。

他们担心,这会让“过度医疗”卷土重来。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是每个医生都会主动帮病人省钱。

有一种话术叫:“你的病比较难治,但我这里的进口好药或许能把你治好。”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4

(图自《中国报道》)

还有一条思路叫作“让医生说话”。

国内知名的微创专家、上海瑞金医院的郑民华教授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他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

“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

可碰上这种麻药不醉、泻药不泻的情况,医生没有向上反映的渠道,就挺无奈的。

如果不幸造成医疗事故,更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他建议应该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如果临床医生发现集采药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当鼓励他们积极上报,尽早让医保部门发现药品缺陷。

还有专业人士提到,仿制药需要经过“一致性评价”,证明自己的功效和原研药一致,才能获得批号进入市场。

有关部门可以对“一致性评价”管得更严些。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5

因为,确实有个别药企为了让自家的仿制药进集采,在辅料上以次充好降低成本,又在一致性评价中打擦边球,蒙混过关。

而且,试验等效本来就不代表临床等效。

参与一致性评价试验的试药者,他们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多少会和真实世界里的病人存在差异。

……

每个专家都有很多想法、建议,这也预示着工具箱里的工具总是充足的。

希望现状在不久的未来能有所改变。

毕竟治病吃药是件大事,让整个流程变得更人性化,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调整缓缓进行的过程中,普通人能做的或许就是好好照顾自己。

谁叫人生有一堂必修课叫“看清真相,依旧热爱”呢?

吐槽刷屏:“去公立医院的中国人 吃不上进口药”(组图) - 16

乐观向上的心态也是延年益寿的良药啊。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