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紧先进技术及人才设备外移,以保护关键技术
本文转载自自由亚洲,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正在以收紧先进技术、人才和设备离境的方式,确保关键技术留在中国。学者分析,这形同中国发动的科技战,如同双面刃,可能会令外国人才外逃,也更不敢进入中国就业。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中国政府从最近加强出口管制以保留关键电池技术,并对关键矿物的处理技术加以限制,且提高部分工程师和设备离开中国的限制。分析指出,这是因应特朗普总统宣布对中加征关税,以及欧洲和中国发生汽车贸易争端,中国采取保护措施予以反制。
中国商务部上月针对具有领先地位的领域祭出新制,包括限制锂矿开采,并对锂萃取及制造先进电池矿料有关科技,实施出口管制。
美媒今年一月曾经报道,苹果供应商、鸿海科技集团中国子公司“富士康”,传出停派中国技术主管赴印度工厂,对印度的关键制造设备运输也延宕,以致苹果加紧在印度自组供应链。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绣雯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分析,中国现在是模仿欧美国家作法,对于它在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强出口管制,主要有三个目的。
王绣雯说:“第一,是对外国对中贸易制裁的反击,例如欧洲电动车必须从中国购买所需电池成品等。第二,防止印度等新兴国家挑战中国目前在多个领域制造方面的主导地位。第三,想阻止外企如苹果,将重要产线和技术人才迁往其他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
王绣雯示警,这对台湾企业是一个征兆,中国的外资去年大量流出,未来北京的出口管制只会越来越强化。
学者示警人才恐逃出中国 也不敢进入
王绣雯呼吁:“台企首先要注意保护在中国发展的台籍工程师等的行动自由,其次要尽快设想如何用迂回方式将资金和人才移出中国,或者将厂房及设备卖给中国厂商,让中国人内部自己去处理这些问题。”
王绣雯认为,中国政府如果愈闭锁,操作不慎,会有严重的反效果,只会让更多人才外逃,且不敢进入中国。
她举例说,如何限制人才移动,执行上会很麻烦,除非中国供应链都能自给自足。但现况它无法作出7奈米以下芯片量产,闭关锁国如何突破?中国对关键技术领域如电池、稀土等可能愈管愈严。
王绣雯认为,美中相互在威胁,“你握我的要害,我也握你的要害,为了不让两败俱伤,可能要坐下来谈。”
中国大陆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荣誉会长张汉文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也指出:“我认为放的话都比较大声一点,到最后大家总是要来谈的。整个市场彼此互相依赖,无论哪方,不能一锅都端的,希望两边好好谈出一个平衡点,不要造成严重问题。”
张汉文观察,目前看来吵吵闹闹,要看以后的发展才知道怎么面对。台商当然要维护、争取自己的利益,各方面要密切地注意,目前都很难说,变来变去,台商只能配合。
中国大陆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荣誉会长王屏生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特朗普第一任中美贸易战,台商就有危机意识,分散布局。此次他再上台,政经局势大变,台商相较应付得好,早有了解。
王屏生说:“台商比较厉害,不只投资中国,全世界各地都可以跑,很多地方可以布局,包括非洲都可以布局。”
王屏生认为,中国祭出的新管制对台商影响有限,核心技术大都根留台湾。“在国外布局都是装备厂、代工厂,全世界都有代工厂,设一个代工厂比较容易,研发比较难。研发技术还在台湾,市场也要分散、场地也要分散,都要分散。商人只管怎么做好生意。”
综合媒体报道,多种迹象显示中国加强管制措施,似乎针对印度。有印度官员质疑中方阻拦零组件和设备进入印度,且电子业供应链接获通知,不要在印度建立制造和组装业务。有台湾电子业者透露,欲将设备从中国移往印度厂房时遭遇困难,但对东南亚的运输正常。另有在中国的企业表示,在东南亚和中东的计划未受影响。
中国收紧先进技术人才设备外移 印度首当其冲
王绣雯说,以鸿海案例来看,似乎针对印度,中国要避免印度成为它的竞争对手。其他东南亚国家或中东国家,在规模和地缘政治上,对中国的威胁性没有印度高,而且印度拥有核子武器和未来发展的人口红利,中国不会坐视印度被欧美国家培养成为中国的对手。另一方面,中国也担心“中国制造”以后变成“印度制造”,会降低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大国地位。
台湾印度研究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赐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认为,中方此举未必只针对印度,但印度首当其冲。
方天赐说:“看出来印度对这有些不太满意,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兰2月11日受访表示,本来印度看来要解除对中国资金进口的管制,现在这事情可能不会这么快发生,双方需要评估彼此的作为。他是最早主张要求能重新开放中资。”
方天赐提到,去年十月中印完成边界贸易协定,去年十二月在北京召开的会议,双方决定恢复直航。中方的管制,确实对印度希望发展科技产生影响,双方逐步恢复的关系也受冲击。
中美印三方会有纠葛互动?
方天赐指出,印度总理莫迪刚去美国访问,成为特朗普上任第四位接见的外国领导人,看来美印关系有些变化、升温,中国对这事感觉比较警惕,中国外交部也发声明,希望美印之间的合作不要伤害到第三国。预料中美印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些纠葛互动发生。
不过方天赐也说,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并没有针对印度网开一面,也没有念在第一任与莫迪的旧情份,特朗普甚至点名印度是关税相对较高的国家。有分析指出,万一中国和印度都受到美国关税极大压力,中印又是两个人口最大国家,他们有可能为彼此货品找新市场展开经贸合作,以纾缓压力。
方天赐表示,中印严重缺乏互信,过去中国认为在印度的中资动辄被查税,中国在印度的手机应用程式如抖音等也被禁用,互有抵制作为。未来会否透过外交管道、恢复经济对话,以便讨论相关议题,值得关注。
本文转载自自由亚洲,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