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06日 9.9°C-12.4°C
澳元 : 人民币=4.4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1天前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最近世界科技圈中发生了个大变化,上了好多媒体的头条:全球四大芯片公司,现在都由华裔掌舵了。

而就在不久前,一项调查发现,美国公司顶尖AI研究人员中,近40%本科毕业于中国大学。有人总结道:

「华人开始在全球AI竞技场上桌吃饭。加上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半壁江山落入华人精英手中,硅谷或将彻底变天」。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

■(从左至右)博通的陈福阳,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英特尔的陈立武。其中陈富阳与陈立武出生于马来西亚,黄仁勋与苏姿丰出生于台湾台南,且还是远方表亲关系,但之前交流并不多

更有人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被诟病「抹杀创造力」的中式教育,在技术博弈和AI浪潮的时代,是否反而更容易培养出理工科高级人才?

也有很多美国人开始反思,像数学、科学等STEM学科,本身就逃不过大量枯燥的计算与练习,还要经历无数次的验证和实验,对「刻苦」与「坚韧」的品质要求也很高。

大量中国背景的数学理工人才涌现,其实也恰恰说明中式教育在这方面的优势。

「西方对于‘平庸’与‘自由’的崇拜持续了太久,而东方的‘严格’与‘卓越’则为创新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2

■最近,毕业于北大、任职于纽大的王虹教授正在证明自己解决三维挂谷猜想的过程,而她也被预测为「有可能第一个拿到菲尔兹数学奖的中国籍得主」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3

华人正在打破「竹子天花板」?

3月13日,英特尔发布公告,任命董事会前成员陈立武(Lip-Bu Tan)为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四大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AMD以及博通正式进入华人掌舵期。

十年的时间,华裔从「最好用」变成了「可为大用」。

陈立武出生于马来西亚华裔家庭,父亲曾是《南洋商报》主笔,母亲则是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宿舍舍监。

他自幼成长于南大校园中,之后入读了新加坡最强中学——新加坡华侨中学。而另一位当下世界巨头企业的CEO周受资,也毕业于这所中学。

华侨中学最大的特色是中西教育的合璧,特别适合培养既具备东方扎实的学术基础,又能够了解、适应西方世界文化的精英。

而如陈立武为代表的理工科实力人才(16岁跳级进入南洋大学物理系,后进入MIT核能源工程专业),也正是适应了当下时代的需求。

在芯片设计、AI算法这些需要精深理工科功底的领域,华裔专业人士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小接受的重视数理基础的教育,加上在美国科技环境中历练出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既懂技术本质,又能引领商业方向。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4

■新加坡华侨中学是新加坡最古老、顶尖的中学之一。毕业生中有近30%的学生去往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以及英国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名校。我国作家老舍先生,曾在1929年在华侨中学任教

为什么近几年涌现了越来越多华人CEO和高管呢?

高盛在2022年曾针对「亚裔在美国的贡献与挑战」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其中提到华裔在职场上的一些共同特征:

一、 多拥有西方化的背景:

绝大多数人在西方国家度过了人生的形成期,四大芯片公司CEO三人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一人在斯坦福就读,苏姿丰3岁移民美国,黄仁勋9岁去往美国寄宿学校。

二、大部分来自南亚:

亚裔美国CEO的绝大多数(82%)来自印度、中国和日本。而其中又有大部分来自于南亚国家。如上文提到的四大芯片商中两位CEO来自马来西亚,Tiktok的周受资来自新加坡等。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5

三、拥有着更好的学位,并执掌年轻公司:

在财富500强公司担任CEO的人中,亚裔CEO比白人CEO的研究生学历比例更高。而另一个数据表明,亚裔美国人领导不到20年历史的公司(23% vs 8%)的比例几乎是其他族裔的三倍。

除此以外,这些华裔在领导自己创立的公司的可能性也是其他族裔的5倍。亚裔美国人更能够在年轻,灵活的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向上滑动查看四大芯片巨头CEO成长轨迹)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6

四、更有可能「临危受命」:

高盛研究了自1990年以来23位亚裔CEO的任命情况,发现其中有18位(82%)的亚裔美国人是在业绩低于公司行业平均水平一年后被任命的。

而另一项针对近5000名CEO的统计研究更是证实亚裔CEO更多时候都是在「啃硬骨头」:

「当公司走向衰退,没有太大起色之时,华裔CEO被任命的可能性是正常时期的2.5倍。」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7

■陈立武是「临危受命」的典型,在他出任因特尔CEO之前,公司2024财年亏损约102亿美元,年内股价下挫60%,估值已回到1990年代水平,而陈立武以65岁的高龄接棒,足以见得形势严峻

如同女性在职场遭遇的「玻璃天花板」,Jane Hyun在2005年将亚裔在美的职场晋升瓶颈称为「竹子天花板」。

20年后,华裔CEO在此刻登上美国尖端科技企业的领导舞台,也从侧面证明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正在面临危机。

如今领先企业中比拼的不再只是管理能力和商业头脑,更是对核心技术的深刻理解。

几年前,我们还在感叹印度裔的管理者在硅谷更受欢迎。印度裔更擅长维护关系,战略层面开拓;而华裔则更擅长技术和实操。

而如今华裔开始挑大梁,更多的原因在于需要在最危急时刻,选择最有理工底子,最能吃苦的人来扭转颓势。

那么,到底是华裔打破了「竹子天花板」,还是危急时刻才被看到价值?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8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3

中式教育的优势

「竹子天花板」是否被打破尚未可知,但亚裔的两大特点确实顺应了现在时代的需要。

一是学术知识,技术技能扎实;

二是具有勤奋刻苦,勇于钻研的精神。

大国技术博弈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西方国家也开始反思,自由主义教育模式尽管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其在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和系统性科学知识方面,似乎开始有了不足。

2023年,美国加州就通过了一份长达1000页的新数学教育框架,之中也提出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成长心态,强调了培养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0

无独有偶。前几年英国也做过一个统计,约半数的16岁英国学生未通过GCSE的数学考试。

这也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英国教育部在2023年发布的《数学教育战略》,将「数学至18岁」作为长期目标,计划通过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来逐步实施。

对于数学,不再强制要求A Level数学,但所有学生都需要通过改革后的新数学课程如「核心数学」(Core Maths),或职业技能数学或金融数学等替代方案。

截止到2024年,英格兰地区已经有约40所中学开始测试新课程。

而在去年1月,英国科学、创新与技术部还发布了关于组建国家数学科学院的征求意见书。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1

还记得差不多10年以前,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数学成绩全球第一,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当时英国教育界就在反思之后愿意借鉴更为严格系统专业的教学方法。

从2014年起,上海累计派出了百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去到英国学校进行「示范教学」,而英国老师也在分批到上海学校里观摩教学,在大学里接受培训等。

2015年,这个故事被BBC拍成了纪录片的《中式学校: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火爆一时,引发了全英范围向中国教育「取经」。

更令中国家长骄傲的是,2016年英国教育部计划英格兰半数的小学都将采用「Shanghai maths」的数学教学方法。甚至带火了上海经典教辅《一课一练》,英国版已经出口。

而如今,中国民办学校还出海美国成立了中学,很多人预测,国际教育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由东向西」的反向输出。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2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3

「如今我们都是虎妈」


学术层面之外,还有一个底层根本的品质,那就是华人的勤奋刻苦,勇于钻研,追求卓越。

十年前,耶鲁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ua)凭借《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在美国掀起巨大争议。她提倡的高标准、严要求、大量练习和不接受平庸的育儿方式,被许多西方家长视为「过于严苛」甚至「有害」。

但其实,白人精英社会的教育培养方式,这些年也越来越卷,颇有超越东亚家长的趋势。

《纽约时报》曾经也发表过一篇《如今我们都是虎妈》,提到很多美国家长开始跟着亚裔「孟母三迁」,搬到安全、教育质量好的城市。

畅销书《我在上东区做家教》里也描写了富人「鸡娃」场景:补课、兴趣班、卷成绩,卷体育——「只要他们还在通往藤校的路上,一切都不是问题。」

「美国上层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群体,已经采用了典型的亚洲育儿理念」。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4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教育界很多专业人士,也开始反思西方教育中的过度保护和安全主义,是否在养出越来越多脆弱的心灵。

正如纽约大学社会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在著作《娇惯的心灵》和《焦虑的一代》中反复强调的:

大量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保护,将他们「圈养」在家里。担心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用大量的夸赞取代了真实评价。

加之流行的中产「协作式育儿」,让奔波于学校、培训班、体育场的孩子们成了「盒子里玩手机长大的一代」,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发病率。

而相比之下,华人家长倡导从小让孩子接受风雨的洗礼,接受可能残酷但真实的自我认知,反而让孩子拥有更强的抗挫力。

正如社交媒体上一句很火的梗:「对老外来说最有杀伤力的一句话是‘没有人爱你’,而对东亚小孩来说,这句话是从小听到大的,挠痒痒都算不上」。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5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被纽约时报选为2014年最能代表美国教育的书籍之一,也反思了美国孩子成绩不好,一个原因就是家长要求不高,太过保护

当然,如果把一切的目标狭隘的定为奔向名校,自然十分不可取。

不过有一件事的道理大家都认同,那就是扎实的基础离不开严格的训练与坚持。

如今在人工智能时代对基础实力的要求,恰恰是「虎妈式」教育的强项。

曾有位硅谷风投合伙人坦言:「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就经历过大量的数学和编程训练。有些东西,确实需要几千小时的刻意练习才能内化。」

特朗普政府重启的STEM人才计划也在悄然吸收亚洲教育的精髓。新的计划不仅强调创新思维,还特别强调「过程严谨性」和「基础训练」,这些词汇在过去的美国教育政策中并不多见。

硅谷华人天团爆火,西方父母开始“眼红”亚洲教育(组图) - 16

■现任美国副总统的万斯是蔡美儿耶鲁法学院的学生,当时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刚刚问世就带来巨大争议,而万斯则力挺蔡美儿,因为自己的外祖母抚养自己的方式就是如此。后来他出版的《乡下人的悲歌》,也离不开蔡美儿的鼓励。

有趣的是,就在技术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蔡美儿近期又出版了新书,反思自己早期的某些观点。

她在最新采访中表示:「我仍然相信取得优异成绩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也很高兴给孩子们灌输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但我更后悔的是我对她们说的严厉的话和发脾气。」

西方亚洲化了,而越来越多的华人家庭则开始寻求更平衡的教育方式。

就如同一开始我们谈到的那些华裔高管,他们崭露头角的背后,是汲取了多元文化的精髓。未来的赢家,很可能是那些既具备东方式的坚韧与专注,又拥有西方式的创新与批判思维的人才。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