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26.0°C-28.2°C
澳元 : 人民币=4.54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里的“乌鲁木齐”

2024-05-1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里的“乌鲁木齐” - 1

01

这段时间,有部微短剧很火,《我的阿勒泰》。

该剧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却屡屡碰壁,被迫回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相依为命。结识哈萨克少年巴太之后,文秀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的故事。

豆瓣给该剧的评分为8.7,已经是属于国产剧相当高的水平了。今年目前也只有两部剧达到了8.7,一部是王家卫导演的《繁花》,另一部就属它了。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里的“乌鲁木齐” - 2

《我的阿勒泰》有什么魔力,为什么会这么火?

现代人生活在城市中,每天都会面临纷至沓来的各种压力;可是《我的阿勒泰》不同,草原是那么宽广辽阔,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群人,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般,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平静,日复一日,富有生活情趣。李文秀在人烟罕至的阿勒泰,怀揣着一个文学梦,她梦想可以去北京,因为北京有好多作家,可她却在阿勒泰,一个离北京遥远的不能再遥远的地方。

世界很小,梦想很大,李文秀有着自己心中的坚持。

还有文秀和巴太的青涩爱情,在绿绿草原的印衬下,是那么美好让人向往。

《我的阿勒泰》勾起了我对新疆的回忆。我在新疆待过六七年,可以说我的少女时代都是在新疆度过的。我听说作家李娟也很早,那时候我在新疆大学读书,同样也怀揣着一个文学梦,记不清是谁跟我说:你知道新疆出了个作家李娟吗?她的文字灵的很嘞。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离海最遥远的城市乌鲁木齐,走到了离海最近的城市厦门,可我却不曾读过李娟的一本书。也是这次的《我的阿勒泰》热播,让往日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重演,按耐不住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买了回来。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里的“乌鲁木齐” - 3

我没有去过阿勒泰,新疆太大了,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坐火车都得14个小时。这还是2024年我在12306App上查到的,放在十年前,应该要更久吧。我们宿舍有个哈萨克族的漂亮女孩古丽,她的眼睛好美好美,她还会唱哈萨克族的歌曲,甚是好听。

在厦门的朋友,一听说我在新疆待过那么多年,在新疆读大学,他们都问我:新疆多美啊,你应该把新疆的各个地方都玩遍了吧。

很遗憾,没有。大学的时候忙着勤工俭学和读书,哪里还有什么时间有闲钱出去玩呢?人在贫穷的时候是没有法子去远方的,你也没那个心情,因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吃饱饭比较重要。

我大学操心两件事:第一是好好读书可以毕业然后就迫不及待去内地奔向大城市;第二是省吃俭用多多挣钱,把挣到的钱攒着一部分给自己交学费,另一部分当作自己一年的生活费。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不可思议:每年过完年我妈给生活费掏出1000多,而我呢,却得想办法用这点钱过一年。

还好当时在学校有助学金,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我们班主任也特别好,会给我们班几个条件不好的同学介绍工作,也因为此,我在高尔夫球场当过一年的球僮,这份工作给我的记忆是好累好累,精神高度紧张,不停地跑,盯着那个白色的小球看它落下的方位,念叨着不要碰到难缠的客人。

唯一好的是:我靠这份工作挣到了大概有一万多块,可以当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然后我又可以继续活下去了。

那个时候,自媒体没有很发达,在新疆更是落后,我都不知道还可以靠写作赚钱。要不然,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儿,我也可以留下最为真切的我对新疆的印象。现在呢,一切都只能靠我支零破碎的记忆碎片了。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中的乌鲁木齐。

其实我从来都没有认真审视过那个我所生活四年的城市。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里的“乌鲁木齐” - 4

02

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中写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那么大,什么东西都有,看到什么都想买。

可我对乌鲁木齐的第一个印象是,“远”。

也正因为“远”,我暑假是不曾回家的,哪怕我爸妈他们7月份都在喀什我也不回去,因为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喀什我没记错的话当时要30个小时,想都不敢想。现在好多了,速度提升了一半。

我爸妈他们很早就去新疆了,我爸更早一些,约莫是03年04年的样子。包括我爸现在还在喀什,他和我哥在那承包了好几百亩的地种棉花。这么多年,我爸都已经跟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很熟络了,交了不少朋友。

他们就像候鸟一样,一到棉花地里的事忙完可以赶到元旦前回我们河南老家过年,等到年一过完,初五初六的样子他们又回喀什去了。

河南人比较会种地,但在老家种地挣不了几个钱,他们就会想着在别处是不是能发财呢?我爸他们比较能吃苦,觉得坐几天几夜的火车算不了什么?以前我上大学时,他们种地还没有挣很多钱,都是先从老家坐43个小时的火车到乌鲁木齐,然后再从乌鲁木齐坐30个小时的火车到喀什,需要大概四五天的样子,他们中途也不休息,只因为我在乌鲁木齐,他们才会折腾自己,要不然在吐鲁番就直接可以转车了。

这些年,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喀什靠摸索渐渐混得熟了,赚钱了,再也不用那么麻烦,可以直接从老家飞到喀什去,少受点罪。

而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聚到一起。

人生在世,都得为生活奔波,想要挣钱,就得不远千里万里。

我不喜欢坐火车,主要是时间太长,那会儿没钱只能买硬座,而我回家和返校的时间都刚好是进疆的汉族人回家和打工的时间,他们都跟我爸一样,是候鸟。绿皮火车的硬座不大,我一个屁股就占满了,坐的时间久了会浑身疼,累了困了,也只能趴在身前的小桌子上睡,要不然就是靠在椅背上,头朝上,又或者蜷缩着身子侧靠着椅背。

新疆好大啊,大的摸不着边际,火车走一天都走不完。

到了甘肃柳泉我们是最兴奋的:出疆是终于进内地了;进疆是总算快到学校了。

在火车上时间久也不算啥,关键是人太多了,上厕所最为麻烦,小小过道站满了人,你得抬脚一个又一个跳过去。我现在都佩服火车上的售货员,那么挤他们都能把小推车推过去,我们后面学聪明了,跟着小推车过去,畅通无阻。

坐那么长时间的火车,对于旅行的人来说是浪漫,可对于我来说是累。腿会肿,整个人都是轻飘飘的,肚子不舒服,很想上厕所又不能上,大便也大不出来。那滋味太难受了,每次回去和回来都得休整上一星期,人才能活过来。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里的“乌鲁木齐” - 5

当我拖着一身疲惫的身体,进疆,我想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我什么时候可以再也不用坐绿皮火车,不用那么累。

我暑假不回家,大一下学期的暑假用来在高尔夫球场打工了,大二的暑假我找了个公司实习,大三的暑假我回了喀什跟爸妈待了十天,又赶回乌鲁木齐实习了。大四一毕业我就飞走了,终于远离了乌鲁木齐。

这一走,就是十年,再也没回去过。

也是奇怪,这几年,却想着回去看看。

03

乌鲁木齐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冷”。

很难想象,那么怕冷的我,竟然在乌鲁木齐生活了四年。

小时候在河南老家我也经受不住冷,每逢冬天到了,我的手都会被冻得红肿,戴上手套也会被冻,还会冻出伤口来。乌鲁木齐虽冷,但治好了我的冻疮,因为有暖气,我的手再也没冻过。

但还是冷。从10月下旬开始,暖气就开了,漫长的冬天随之而来。一到冬天,出门上课或去图书馆我们通常会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戴上棉口罩、手套、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我年轻时卖俏,冬天只穿一条厚袜裤,那样可以显得腿很瘦很漂亮。

哈哈,如此贫穷的我还是爱美的。

冬天我就不出去打工了,也没什么工可打,经受不住严寒。

除了冷,还有就是厚厚的雪。

乌鲁木齐的冬天,会下很大很大的雪。一开始还会很兴奋,下的多了,我们会说“怎么又下雪了”。后来就习以为常了,在我的记忆中,经常睡醒一看窗外,然后就是白茫茫一片,我们会踩着厚厚的雪上课、买饭、去图书馆。

哈着气呲着牙,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进了屋子就把外套脱下来,稍微暖和点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是很少会去校外的。冬天还有一件事会让我兴奋,那就是提前回家的爸爸会到乌鲁木齐来看我,然后给我带一箱葡萄和自家种的哈密瓜。

我二叔二婶三叔经过乌鲁木齐也会来看我。

我记得一个冬天,乌鲁木齐天都黑了,我穿着长长的羽绒服坐公交车到火车站见我二婶,当时我二婶她女儿也在乌鲁木齐读书。印象太深刻了,因为在户外待的时间太长,第一次觉得乌鲁木齐怎么那么冷。

零下二十多度。

戴着手套手都冻僵了,外加着晚上的寒风,穿着羽绒服的身子都是凉的。必须得进屋子里暖一暖,户外是不能常待得。

经常下雪还有一点不太好,很容易滑倒,谁没在乌鲁木齐摔过几个屁股蹲呢。我们宿舍是没有热水的,还得拎着热水壶到水房打水,好不容易打好了两壶水,结果脚底下一滑,两壶水全白搭了,暖瓶也碎了,气得直骂娘又得掏出钱去买暖瓶然后再打水。只能怪自己倒霉,可热水不能不用,在冬天没有热水太恐怖了。

热水只是用来喝和洗脚洗脸的,我们却可以用冷水洗衣服。

大学四年都没用过洗衣机,我不记得当时学校有没有,即便有,我也不舍得花那个钱。

在这种条件下生活过来的我,哪里会有心情去感受和体会乌鲁木齐呢?我没觉得她美,因为当时的自己也是不美丽的,然后就幻想着自己毕了业是不是可以去厦门,到一个离海比较近,不下雪,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

后来我到了厦门,可我还是经受不住冷,但好在厦门的冬天,没那么漫长。

看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写写我记忆里的“乌鲁木齐” - 6

04

乌鲁木齐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孤独”。

姐姐们都在内地上大学,只有我一人在新疆,其实还是希望离她们能近一点。尤其是我二姐,我小学中学大都是和她在一起,有什么麻烦事她都能帮我解决,可到了乌鲁木齐只有我自己了。

我忍受着孤独,同时也必须得学会一个人行走。

后来我叔家女儿也有在乌市读书,在北校区,偶尔我会坐车去看看她解一解思乡之情。在乌鲁木齐读书的人,应该有很多跟我差不多心境的人,他们总有一天还是会去内地的,因为新疆太过遥远了,新疆再好也不是他们的家,不是可以落脚的地方。

诗和远方很美,偶尔过来旅游还可以,在那生活久了,还是没有归属感。

我从来没想过会留到乌鲁木齐,从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有一天我一定会走的,只要我毕了业,我就敢去闯荡我想去的城市。骨子里跟我的爸妈还是有点像的,不惧,不害怕陌生城市的未知,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闯出个名堂出来。

大学不敢谈恋爱,有一部分原因是穷和自卑,还有一部分是怕玩弄人家的感情,谈了不还是要面临分离,到时候万一两个人目标不一致怎么办呢。当然也没遇到合适的人,我有感觉的只能做哥们,我不喜欢的我也强求不了自己。

我还是挺感谢在乌鲁木齐的那四年的,虽然孤独,可我一下子成长了,枉如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了。

没有依靠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会有多强大。

我从不曾认真观察和体会过新疆的美,以前在那可是没有那个时间、钱和心情;等到将来的某一天,我重游旧地,也不知会有怎样的感觉,这个时候的我是不是就可以体会到新疆的美了。

离开11年了,或许也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看看我曾经待过的城市,看看李娟笔下的我从未去过的“阿勒泰”。

回过头来看之前的自己,原来怀揣梦想,你真的可以去你想去的城市,曾经很难,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YIBAO,情感原创作者,百万情感博主,婚姻家庭咨询师,以身践行写这个世界温暖的感情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