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她俩不认识,结果是情敌?
编辑:fifi
乍一看不像是一个时代的人,
结果她俩不光认识,
还曾是情敌?
亦舒和郑佩佩▽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的热播,
一则关于原著作者亦舒的奇闻逸事也被翻了出来。
内容涉及到插足、三角恋、闺蜜决裂、登报吵架等抓马情节,
瞬间点燃各个平台的八卦之心。
尤其是故事的最后亦舒如愿与男方相恋、郑佩佩黯然退出远嫁美国,闺蜜分道扬镳从此不再往来...
故事中的两位女主人公,
分别是被誉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之一的作家亦舒、
享誉影坛的武侠影后郑佩佩。
夹在她们中间的是邵氏知名演员岳华。
彼时,郑佩佩与岳华均为香港邵氏电影的演员。
俩人因电影《大醉侠》一举成名,成了邵氏最红的男女演员。
而后又合作了《毒龙潭》⬇️
《荒江女侠》⬇️
《影子神鞭》等作品⬇️
由于常年一起排练,合作拍戏。
(图为《毒龙潭》拍摄现场,左2为郑佩佩,右2为岳华。)
一来二去之下,郎才女貌的二位暗生情愫,自然而然地谈起了恋爱。
邵氏的当家花旦与当家小生相恋,自然引人注目。
据二位的好友陈鸿烈所述,恋爱期间报纸上成天报道他俩的事,其中分分合合尤为轰动。
#陈鸿烈也因参演《大醉侠》一举成名,和郑佩佩岳华三个人是青梅竹马,年少时曾与郑佩佩相恋,分手后几位依然是好友。
而亦舒恰好任职于邵氏,在《香港影画》担任记者。
从前记者同艺人们走得近,经常约着一起玩。
当时他们常常去简而清家聚会,
(简而清是香港作家兼演员,早年在《明报》写专栏。)
通常是岳华开车,郑佩佩坐车,亦舒瞧见车里有空位也跟着坐下来。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亦舒当年很有心机,每回都称自己有夜盲症,非要岳华送她上楼。
后来这段三人关系的走向,就成了郑佩佩结束与岳华5年的感情,远嫁美国,婚后息影;前往简而清家里聚会的人变成了岳华和亦舒,两个人开启一段感情。
也就是热搜里的那一版。
不过和故事里不同的是,亦舒和岳华没有走到结婚这一步。
作家+明星的恋情,公开时就引起了八卦媒体的好奇。
热恋时期,亦舒还在《明报周刊》写了一篇文章回应《为什么亦舒爱岳华》⬇️
她描述岳华,有一张好人的脸,好人的性格,是那种会使人自然占他便宜的好人,因为谁都知道,占了岳华的便宜,不会有后顾之忧。
整篇文章不乏对岳华的溢美之词,以至于有读者形容,亦舒笔下的家明都有着岳华的影子。
但即便如此,两个人在一起没几年就走了分手这一步。
岳华曾在《志云饭局》里提到,亦舒的脾气很特别,两人吵架时,亦舒会用剪刀把岳华的西装、领带剪个稀碎。
(《志云饭局》是TVB生活台的一档访问节目,由原TVB总经理陈志云主持。)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岳华邵氏宿舍里,把刀插在他睡的那张床上的心口位置,给岳华吓得够呛,直言亦舒可能看多了希区柯克的电影。
但造成两人分手的不是这些“脾气”,而是一封来自郑佩佩的信。
郑佩佩远嫁美国后,有一回给岳华写了封信。
在岳华看来,两个人分手后仍是朋友,郑佩佩给他写信分享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但亦舒却不这么认为,她像是抓到两个人藕断丝连的证据一般,向报章杂志公开了郑佩佩的信件。
这种极端的做法摧毁了两个人的感情,还害得郑佩佩的家庭也出了问题,于是提出分手。
不管亦舒如何下跪求复合,岳华始终坚持无法接受她的极端,这段感情还是不欢而散。
后来亦舒结婚,移民温哥华,两人即使因工作在温哥华重逢,也当不认识彼此。
但即便如此,多年后岳华在访谈中被问到亦舒当年是第三者时,他给出了否定回答。
表示当年拍拖中途,郑佩佩突然说要到国外结婚,他欣然接受,两个人依然是朋友。
郑佩佩在自传中也曾提到自己当年和岳华分手的原因⬇️
据她回忆,因在拍摄《神剑震江湖》时期从马背上翻了下来,裤子全都撕烂。
为了不耽误进度,换了条裤子又接着拍摄。
导演徐增宏为了感谢她,收工后亲自陪她去医院。
这件事引起了岳华的不满,将这件事告知郑佩佩母亲,害得她被母亲勒令不准继续拍戏,导致二人关系破裂。
个中原委或许只有几位当事人知晓。
不过从这段三人关系中,倒是能窥见亦舒传奇人生的冰山一角。
脾气火爆,敢爱敢恨,对于爱情有着莫大的执念,和她在作品中传递出来的“做人最重要的是姿态好看”不太一致。
相比于作品的广为流传,她情史的存在感则要低出许多。
亦舒成名较早,14岁就在《西点》杂志上刊登了第一篇小说《暑假过去了》。
之后笔耕不辍,迄今为止作品量高达332本,堪称劳模。
332本什么概念呢?
当时华语言情小说赛道,有着“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这样的说法。
但同时期的琼瑶,出版作品仅有61本。
唯一能和亦舒一较高下的可能只有她的亲哥倪匡了,粗略计算作品数量超过400,其中还不包括电影剧本。
#他甚至还有时间给金庸代笔更新《天龙八部》⬇️
回到亦舒,
她曾留学英国,在《明报》当过记者,从事过跑新闻、写专栏、酒店侍应总管、公关、政府新闻官等工作。
成名时期恰逢香港经济腾飞,多种职业体验也让她见识到个中虚伪狡诈、唯利是图的一面,压根不存在所谓的真爱。
她笔下的男主角大多令人失望,
笔下的女主角几乎都有着相似的气质:都市女郎,精神独立、具备谋生能力、品位不俗、知进退,拥有美貌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有灵魂。
哪怕遇到天大的难题,一觉醒来也是斗志昂扬的姿态,解决问题的手段要好看,要把事情的走向控制在自己的步调中。
“亦舒女郎”一度被视为圭臬,亦舒的作品也在香港风靡一时。
张国荣钟情于她的小说⬇️
蔡澜说一拿上手就放不下来⬇️
倪匡甚至特地写了一本《我看亦舒小说》来称赞妹妹⬇️
文中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亦舒的小说是极佳的文学作品,她的小说中社会意识之浓,比起一般枯燥乏味、名词堆砌、美其名曰严肃文学、自命正宗的那些作品来说,不知真实强烈多少。”
亦舒的作品也影响了一代港乐审美,
由王菲演唱的《寒武纪》《花事了》《开到荼蘼》,
杨千嬅的《电光幻影》《野孩子》《亦舒说》,
关淑怡的《地尽头》,
谢霆锋的《同门》《小宇宙》,
陈奕迅的《葡萄成熟时》,
薛凯琪的《奇洛李维斯回信》等知名歌曲。
这些歌曲的名字或多或少沿用了亦舒的书名,
原因是林夕、黄伟文几位作词人对她作品的偏爱,称得上是“灵感缪斯”。
她传递的感情观,是要爱得热烈且自尊,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
或许也跟亦舒自己的感情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有关。
她的第一段感情发生在17岁那年,小有名气的才女,爱上了才华横溢的穷画家蔡浩泉。
起初蔡浩泉对亦舒并不来电,反应冷淡。
但架不住她的猛烈攻势,没过多久二人便打得火热。
甚至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蔡浩泉,在尖沙咀摆了一桌请朋友吃饭。
婚后一年,儿子蔡边村出生。
彼时,亦舒不过19岁。
婚后两个人为维持生计,常常因钱银发生争执,其中的迷恋也消散在这柴米油盐中。
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三年,离婚后儿子由蔡浩泉抚养,亦舒偶尔探望。
不过随着二人后续有了新的情感动向,
蔡浩泉另娶他人,亦舒恋上男星岳华,探望次数逐渐减少,直至不再来往。
这件事鲜少被提及,2013年,44岁的蔡边村拍摄的纪录片《母亲节》在德国影展公映,这段跨越数年的寻母故事才被世人知晓。
在蔡边村的记忆里,自己最后一次见母亲是11岁那年,亦舒给他买了机器人玩具,一起看了电影《007》,之后便在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多年来关于母亲的记忆逐渐淡去,直到自己结婚有了小孩,初为人父的喜悦唤起他寻母的念头。
发觉亦舒与一位香港大学的梁教授结婚生了一位女儿,常常在专栏里流露出对女儿的爱意,
蔡边村更是纳闷:“自己也是母亲所出,为何却像透明人?”
他一边带着一肚子疑虑,一边幻想着跟亦舒重逢的场景:一起见面、say hi、吃饭…
但最后,亦舒还是亦舒,并未和蔡边村相认。
也是2013年,亦舒在微博上摘录了一段自己作品《妈》中的一段话:
“小宝,相信我,我是爱你的。我怀你的时候是那么年轻,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亲生的母亲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来,我只有18岁。”
疑似回应蔡边村寻母一事,
但这本书里还有一句:“你父亲已经浪费了她的前半生,现在你又要去浪费她的后半生?”
令人浮想联翩。
经历过贫穷困顿的婚姻,
亦舒笔下的《喜宝》是“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
也做过少女梦,
写下见多识广、有教养、风度翩翩的“家明”。
作品里的一些锐利、尖刻的表达,阶级分明,或许跟她自身泼辣的性格,以及早期写专栏时怼天怼地有关。
蔡澜曾形容亦舒:“骂起人来,从不留情。”
她说李嘉欣“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形容刘晓庆擦大红胭脂、穿大花衣裳,把一旁的林青霞衬得像个穷苦学生;
对于和自己同时期成名的琼瑶,她更是看不上:“台湾的琼瑶提了都多余。”
连同对方的打扮她也瞧不起,直言:“年纪比张爱玲轻得多,姿态却比张老。”
亦舒向来欣赏张爱玲,将其视为偶像,对张爱玲有着“事业粉”的倾向。
因看不惯胡兰成在和张爱玲分开30年后出版了《今生今世》这么一本书,
在书中以张爱玲丈夫自居,
看后只觉得龌龊,写了一篇名为《胡兰成的下作》的文章,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篇文章还被宋淇剪下来寄给张爱玲看,得到了“真痛快”的回复。
但等到张爱玲晚年出了新作《相见欢》时,她不喜欢,批评起来也毫不手软:
“整篇小说约两万许字,都是中年妇女的对白,一点故事性都没有,小说总得有个骨干,不比散文…怕只有宋淇宋老先生还是欣赏的。”
直言始终不明白张爱玲何以会再动笔⬇️
#这次评价依然得到了张爱玲的回应:“也是恨不得我快点死掉,免得破坏想象。”
最著名的当属亦舒和侄子倪震(倪匡儿子)那场骂战。
彼时,倪震在自己的文章里回忆起童年经历的不快,父亲吃喝嫖赌常对自己动手,母亲则因为婚姻的不幸拿自己当出气筒。
文章发布后,倪匡不为所动,反倒是亦舒看不下去了。
她在自己的专栏中写了一篇名为《童年》的散文,帮倪匡回忆了一番富饶的童年生活。
文末不忘点评:
“震侄是典型香港幸福新生代,与我们走荆棘路的长辈比,简直风调雨顺。”
倪震这边也没停下,继续隔空对骂。
表示亦舒曾因生活不顺,时常对自己动手泄愤⬇️
还笑话她老来得子是老蚌生珠⬇️
俩人的骂战甚至上了新闻…
常年于娱乐圈周边打转,也给亦舒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
传闻中,
《印度墨》女主角刘印子的原型是李嘉欣⬇️
(李嘉欣曾与亦舒侄子,也就是倪匡儿子倪震相恋。)
《流金岁月》里的蒋南孙原型是施南生⬇️
还有说近期热播的《玫瑰的故事》里的女主角黄亦玫,原型是章小蕙⬇️
不过原著的首次出版时间为1981年,
当时的章小蕙刚满18岁还在念大学,直到1988年才第一次见到亦舒,时间线上不太符合。
亦舒心里倒是有自己的“亦舒女郎”。
很多年前,导演杨凡想改编电影《玫瑰的故事》,找了过来。
由于她当时看上一对Buccellati的耳环手头正紧,
于是对杨凡说:“只要你有本事,随便你改。”
但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让张曼玉来演。
在亦舒看来,“张曼玉模样好,白皙得离奇,一头好头发,小小眼睛,厚肿小嘴巴,体格无瑕可击,笑起来如纯洁兔宝宝,无论穿什么戴什么古怪东西,仍然可爱活泼,皮肤吹弹得破,没话说”。
但影片上映后,虽然女主角黄玫瑰由她偏爱的张曼玉来饰演,她还是被杨凡的改编给气哭了。
一路锐利尖刻的亦舒,人到晚年反倒收起了锋芒,
尤其是在女儿出生后,
虽然她仍保持着伏案写作的习惯,
但更多的是把时间都留给了女儿。
移民温哥华后几乎销声匿迹,
倪匡有近20年的时间联络不到亦舒,
只能从作品中了解她的近况⬇️
关心她是否快乐⬇️
虽然近几年作品寥寥,
但随着她作品的影视化,
这些年来关于亦舒的讨论依然经久不衰。
或许是因为时代局限,四十年前的作品与当下的观念并不完全适配。
一些设定被认为不可理喻,从前被视为圭臬的作品连同她的为人一同被声讨,都陷入褒贬不一的境地。
也应了她曾在《天若有情》里写的那句:
每一个人看自己,都当自己是好人,至高至纯,心肠最软,故此都等着好报来临,唉,在别人眼中,尺度不同。
最后一句
不管对亦舒的作品和为人评价如何,
看到她78岁的年纪已出版332部作品,
(哪怕从出生那年算起,平均下来一年也有4.25本…)
还是会忍不住感慨一句“劳模”…
发布于:北京